2011年3月13日星期日

河南「75·8」潰壩事件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河南“75·8”溃坝事件是指1975年8月中国河南省南部淮河流域,受台风尼娜影响造成的特大暴雨,导致60多座水库溃坝,近万平方千米受灾的事件,死亡人数则据不同资料从26000人到24万不等,是目前世界上破坏程度最大的水库溃坝灾难。

目录

[隐藏]

[编辑] 背景

1949年1950年淮河上中游发大水灾[1],1950年10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作出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简称《决定》),在《决定》中指出,为了达到根治的目的,实行“蓄泄兼筹”的治理方针,主要措施包括在上游的低洼地区建立临时蓄洪工程等。[2]根据治理方针,淮河上游的河南省在山区内修建了石漫滩、白沙、板桥、薄山、南湾等5座大型水库;在平原上修建老王坡、吴宋湖、蛟停湖、潼湖、泥河洼等5个洼地蓄洪工程。[3]
1951年4月,石漫滩板桥白沙三座水库正式动工;7月石漫滩水库建成,1952年6月板桥水库建成,1953年6月白沙水库建成;三座水库均在洪、汝河上游。1952年,薄山南湾水库动工;1954年5月薄山水库在淮河南岸支流浉河上建成,1955年11月南湾水库在颍河上游建成。其中,南湾水库总库容16.3亿立方米,是淮河上游的最大水库。[3]
板桥、石漫滩等系列水库是五十年代初期“人民治淮”的产物,是新中国第一批设计建设的大型水库;当时中国的水利工作者尚无大型水库设计建设经验,完全由苏联水利专家提供勘测设计和施工指导。片面重视蓄水,忽视防洪,板桥水库比规定蓄水量超蓄3200万立方米,且疏于维护,在溃坝前,板桥水库的17个泄洪闸只有5座能开启。

[编辑] 事故经过

[编辑] 台风登陆

台风尼娜的行进路径
1975年7月31日台风尼娜(国际编号7503JTWC编号04W,中国大陆又称“7503”号台风)在太平洋上空形成;1975年太平洋台风季的其中一个台风,它亦是吹袭中国内地的第三号台风8月4日,尼娜在福建晋江登陆。在此之前,尼娜曾在台湾登陆,造成多人死伤。[4]
尼娜登陆后减弱为热带风暴。登陆后恰遇澳大利亚附近南半球空气向北半球爆发,西太平洋热带幅合线发生北跃,[5]致使台风登陆后并没有在陆地上迅速消失,而是继续前进跨越江西、湖南两省,在常德附近突然转向,北渡长江直入中原腹地。
8月5日,尼娜从北京中央气象台的雷达监视屏上消失。[5]由于尼娜的强烈低气压和南下的冷空气形成对峙,热低压从海洋携带的大量水汽,遭遇强冷空气[4],并在伏牛山脉与桐柏山脉之间的大弧形地带“停滞少动”。这一地带有大量三面环山的马蹄形山谷和两山夹峙的峡谷[6],受到桐柏山、伏牛山组成的“喇叭口”地形的抬升[4];南来气流在这里发生剧烈的垂直运动,造成历史罕见的特大暴雨[6]

[编辑] 暴雨

8月4日至8日,整个台风滞留地带共19410平方公里的地区降雨量超过400毫米,京广铁路以西的板桥水库、石漫滩水库到方城一带降雨量大于1000毫米。而在暴雨中心河南泌阳林庄8月7日一天的降雨量即达到1005.4毫米,最大6小时降雨量更达到830.1毫米,超过当时美国宾州密士港782毫米的世界最高纪录。8月5、6、7三日的降水量均超过中国大陆以往的正式记录。[4]
8月7日下午,板桥水库渔业生产队发现有鱼从溢洪道流出。当天,板桥水库管理局与上游龙王庙、桃花店等雨量站和下游的遂平县失去全部联系。[4]
  • 第一场暴雨
8月5日14时—8月6日0时:这场暴雨持续10个小时。板桥雨量站测得日降雨量为448 .1毫米,最大1小时降雨量142.8毫米。板桥水库水位上升到107.9米,接近最高蓄水位。[4]
  • 第二场暴雨
8月6日12时-8月7日4时:这场暴雨持续16小时。8月6日23时,板桥水库主溢洪道闸门提出水面、输水道全部打开泄洪。库水位高达112.91米,而设计最高蓄水位110.88米。[4]
  • 第三场暴雨
8月7日16时-8月8日0时40分:这场暴雨持续13个小时。据生还者称“不到两秒钟就能接满一脸盆水”。[4]
在第一场暴雨中,泌阳境内各水库、河道水位急剧上涨,大中小水库均达到蓄水极限。确山经过两场暴雨后,降雨量达1100多毫米,山洪暴发,山体滑 坡,水库溃坝,塘堰坝溃决,几十吨重的钢筋水泥军用设施、军方的武器和装备均被洪水卷走。淮河支流洪河和汝河的洪水袭向驻马店平原,5日至8日两次出现洪 峰,河水越过多处堤坝。8月7日,京广线上一列火车被洪水推出轨道,沉落在马庄河。[4]

[编辑] 溃坝

[编辑] 5日至7日

8月5日17时,板桥水库库区内电话、公路交通中断。驻马店地区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副指挥长陈彬只能利用部队的电台,在大坝两端和沙河店进行联系。8月6日子夜,板桥公社一名干部赶到水库管理局,转达泌阳县委转来的省、地防汛指挥部指示:板桥水库开闸泄洪,最大泄量开到400立方米/秒。[4]
8月7日天刚亮,水库管理局动员保护国家财产,组织家属转移。中午,陈彬召集驻军、水库、板桥公社领导召开会议商讨应急措施。宣布水库处于紧急状 态,通知下游群众转移。并催促地委向驻军求援,派军队到水库抢险、抢修通讯线路,运送防汛器材。但麻袋、草袋、板桥水库和板桥镇的防汛器材、木料、铅丝、 应付意外的炸药等物件均没有。[4]
19时30分,驻军向上级部门发出特急电称:“板桥水库水位急遽上升,情况十分危急,水面离坝顶只有1.3米,再下300毫米雨量水库就有溃坝危险!”。[7]在21时之前,确山、泌阳已有7座小型水库溃坝。22时,中型水库竹沟水库溃坝;遂平县城内水深齐腰。调集驰援水库防守的驻军在板桥水库方面的要求下,在大坝南端升起两颗红色信号弹,并举枪对空扫射报警;但由于没有事先约定,没有人清楚此举含义。
22时10分,水库管理局收到了驻军转来的地区防汛指挥部电报,指示打开闸门,以450立方米/秒的速度泄洪,不考虑其它影响,全力以赴保证大坝安全。接报后,陈斌等人联名向中央、省委、地委,通过军队发出这份特告急电,这段内容是旧板桥水库历史上最后一段莫尔斯电码,内容如下:
板桥水库处于特别危机状态库水位已过坝顶即将漫过防浪墙主副溢洪道已全部运用要通知沿河社队注意抢险转移水库防汛指挥部在大坝南头请求空军支援。[4]

[编辑] 8日

8月8日零 时20分,水库电站因形势危急停止发电;同时第二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急电,请求用飞机炸掉副溢洪道。这封急电与19时30分的急电都没能传到上级部门领 导手中。20分钟后,洪水漫坝。水库管理局第三次向上级部门发出特特告急电,报告水库已经决口,并“擅自”开启尚能移动的五扇闸门,水库已经开始决口。[7]
8月8日1时开始,板桥、石漫滩两座大型水库,竹沟、田岗两座中型水库,以及58座小型水库在短短数小时内相继垮坝溃决。 洪水以每秒6米的速度冲出板桥水库决口处,冲向下游。首当其冲的道文城公社死绝227户,9600人遇难。垮坝后仅1小时,洪水到达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部分人或被途中的电线、铁丝缠绕勒死,或被冲入涵洞窒息而死,更多的人在洪水翻越京广线铁路高坡时,坠入旋涡淹死。[5]3时左右,峰头高达7米到10米的洪水越过45公里外的遂平县城城下。[8]
8月8日4时,水库当地驻军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将步话机天线移上房顶,将垮坝情况通知驻马店军分区转报地委。[5]

[编辑] 事件之后

[编辑] 灾后统计

河南省有30个县市、1780万亩农田被淹,1015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5]400多万群众被洪水围困。倒塌房屋524万间,冲走耕畜30.23万头,猪72万头。纵贯中国南北的、驻马店境内京广铁路被冲毁102公里,中断行车16天,影响运输46天,直接经济损失近百亿元人民币。成为世界最大最惨烈的水库溃坝惨剧。[7]

[编辑] 灾后情况

灾后驻马店地区多处地方受浸,数百万人无家可归。由于尸体长期浸泡在水中,导致疾病传播;而空投的大部分食物落在水中,更加速了疾病的传播。

[编辑] 死亡人数的质疑

有关这次水灾的伤亡人数,一直都被中央政府以“国家机密”为理由而禁止对外公布。外界一直都估计死伤惨籍,由于正值文革时期,中国大陆的人民有很多都不知道有这件事情发生。直到2005年,由于法律经过修订,有关数据才得以公开,但为外界人士认为有人修改过伤亡数字及受灾范围。民间关注死亡人数,为死难者获得尊重的努力一直没有停止。[10]
  • 1980年代后,全国政协委员乔培新孙越崎林华千家驹王兴让雷天觉徐驰陆钦侃在文章中披露死亡人数为23万;[10]
  • 1994年,原水利部长江流域委员会主任、国务院长江三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魏廷铮马来西亚被国外媒体问及此事时回答:“不记得具体死亡人数,但不会超过一万人”。其理由为,如果死亡人数超过万人,国际新闻界必然会有报道。这一说法遭到中国民间的批评;[10]
  • 2005年,由遂平县档案局所编的书《砥柱》中记载,遂平全县被洪水冲走23万多人,淹死18869人,大部分死难者被冲积到京广线以下地区;[10]
  • 孟昭华彭传荣编写的书《中国灾荒史》中载录,1029万人遭受毁灭性的水灾,约有10万人当即“被洪水卷走”;[10]
  •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则怡赵思雄研究认为死亡近10万人;[10]
  • 中国科学院著名气象学家陶诗言写到,死亡人数达“数万人”;[10]
  • “75.8”洪水见证者、新华社随慰问团记者张广友在2003年的回忆录中记载:他和人民日报记者安子贞起草给毛主席、党中央的报告,而原国务院副总理纪登奎对这份报告有要求:内容要丰富,文词要简练,以不超过两千为好。登奎一再强调“不要超过两千字”。这意味着笔墨将花费在“阶级斗争为纲,人民群众不怕牺牲地“战洪图”的革命精神”中。
1975年8月20日,河南省委得出初步统计数字,全省死亡85600多人,连同外地在灾区死亡的人数在内,最多不超过10万人。当时省委说,这个数字比较准确。中央慰问团在给毛主席、党中央写的关于河南、安徽灾情报告中,引用了这个数字。当时驻马店地委的意见是“不主张再逐个核实”。
8月下旬到9月中旬,张广友和新华社国内内参组吴明华再次到河南、安徽沿旧路,从陆路重访灾区,写了5篇国内动态清样(国内动态清样,即内参,主要 提供给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主要领导的情报性质的动态信息。)。其中认为,原来报的8.5万人的数字显然是多了,估计3万多人,最多不会超过4万人。
  • 由钱正英作序的《中国历史大洪水》书中记载,河南省有29个县市、1700万亩农田被淹,其中1100万人受灾,超过2.6万人死难。此数字成为后来被沿用的一个“官方数字”。[10]
  • 美国探索频道制 作的“10 top techno-logical catastrophe in the world”专题记录片中,将此次溃坝事件列于首位,印度博帕尔化工厂泄毒事件和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均居于其后。纪录片指,溃坝造成的直接死 亡,加上后续因缺粮、感染、传染引起的死亡,人数共计24万多人。[8]

[编辑] 其他

前任水利电力部长的钱正英说:“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受灾面积最大、死亡人数最多大水灾,是水利工作最惨痛教训。”

[编辑] 参考资料

  1. ^ (简体中文)中国水灾年表1950-1979年
  2. ^ (简体中文)政务院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
  3. ^ 3.0 3.1 (简体中文)《新中国治水事业的起步》选载(5)第四章第三节,国学网--中国经济史论坛,2004-2-10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简体中文)天水,南都网,2010-08-11
  5. ^ 5.0 5.1 5.2 5.3 5.4 (正体中文)30年后,世界最大水库垮坝惨剧真相大白,新华网,2005年11月26日
  6. ^ 6.0 6.1 (简体中文)758大暴雨,华东师范大学
  7. ^ 7.0 7.1 7.2 (简体中文)溃坝,南都网,2010-08-11
  8. ^ 8.0 8.1 8.2 8.3 8.4 8.5 8.6 真相追问 水墓,南都网,2010-8-11
  9. ^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大纪元 - 杜君立:35年前的75.8大溃坝
  10.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简体中文)警示,南都网,2010-08-11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