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胡錦濤的伯樂又是宋平,鄧小平一錘定音

究竟為什麼胡錦濤在眾多競爭者中能出人頭地?中共並沒有拿出讓眾人口服心服的理由。在十四大及隨後舉行的十四屆一中全會上,中央只反覆宣講了為什麼認為胡錦濤優秀、合格,卻沒有講為什麼認為胡錦濤比別人更優秀、更合格,甚至是所有接班人中最優秀、最合格者——人們也只好很自然地將之簡單歸結為元老青眼有加,幕後操盤,黑箱作業。

坊間出現多種傳言,將胡錦濤仕途上所有扯得上的靠山都算進去,甚至說宋平以提拔胡錦濤接班來作為自己告老歸田的交換條件。據北京知悉內情的人士說,重用胡錦濤的主意,最早是宋平和喬石兩人在政治局常委會上率先提出的。此後,宋平曾向薄一波等老人作了遊說——因為薄一波頭腦中還有個團中央時期由何光煒等人打小報告而形成的對胡錦濤的成見。

宋平此人在老一輩革命家中頗有口碑,曾有元老稱讚他“黨性很強”。這個評語,包含有兩層意思,一是說他兩袖清風,為人正直,人品上相當具有“無產階級革命本色”。據高新、何頻介紹:宋平生活十分簡樸,他家的沙發是用破舊軍大衣改製;許多省市自治區負責給中央高層進貢的幹部,都反映宋平的家最難進,凡是上門送禮者,都被宋平夫婦趕出門去,從不留半點情面。宋平夫婦對後代教育也十分嚴格,在他擔任甘肅省第一書記期間,他在電視台工作的兒子每天都是單位最早上班的,待他打掃完辦公室的衛生以後,同事們才陸續趕到。
這本來是十分可敬的品格,但是“黨性很強”這個評語,還有第二層意思,稱讚他的元老是作為優點提出,但是在一般人看來則未必是優點,抵銷了他受人敬重的一面,即:他的政治思想十分僵化,恪守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教條,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和平演變”警惕性甚高,與中共黨內思想開明人士也就格格不入。

也正是因為這一點,當宋平稱讚誰、要提拔誰,第一,不會被人猜忌為拉幫結派,加高自己的山頭,而會看成是從黨的利益、革命大局出發;第二,被稱讚者一定是搞“四項基本原則”的,政治可靠。

宋平對薄一波解釋,當年胡錦濤在團中央與何光煒等人的矛盾,現在看來主要是比較年輕的同志在工作中產生了一些不同看法,摻雜了些意氣之爭,沒有什麼原則分歧,胡錦濤這個年輕人是可以信任的。看來宋平的看法還是非常管用的,胡錦濤下去當邊遠艱苦省份的一把手,尤其是駐守西藏高原,對他來說,是更有說服力的砝碼。薄一波果然後來沒有在胡錦濤的晉升、使用上說什麼。

就連薄一波也不會否認,胡錦濤確有穩重周全、求實幹練的長處;他不是中共高幹或烈士子弟,反倒使他更容易為各方接受;他的“共青團派”淵源,在當時恰巧暗合江核心抑趙(紫陽)揚胡(耀邦)的機心;他應付各位元老得體,沒有樹敵,晉升也就不致打亂原有的權力格局;而他有清華工程技術學歷和背景,從政後當過團中央一把手和兩方地方諸侯,資歷和經驗比較齊全……

胡錦濤最為不利的,是年輕了一些,資歷略嫌不夠:六年來他都是在邊遠窮困省區,也是商品經濟最不發達的省區主政;而他在黔、藏兩地並沒有拿出出色的政績,充其量只是做到了穩住局勢,卻未能做到騰飛和突破——中國現在最走紅、在經濟上最財大氣粗的東部沿海諸省,對他怎麼會服氣呢。
不過,這條缺陷,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解釋為優點:江澤民、朱鎔基都是來自最富裕發達的上海,那麼政治局常委班子中有從西部落後地區來的,倒可以更具廣泛代表性,形成制衡,減輕傾斜之感。

可以相信,儘管胡錦濤被選中,主要是鄧小平等“第二代領導人”青眼有加,但是畢竟此人要接的是“第三代領導人”的班,那麼他至少不能是一個為“第三代領導人”所排斥的人選。在江澤民任核心的這個常委班子中,在胡錦濤晉升上,除了即將退出歷史舞台的宋平極力推薦胡錦濤接替自己外,發言權較大的,主要是江澤民、李鵬、喬石。江、李本來各有自己中意的人選(江澤民更倚重曾慶紅,而李鵬則更賞識羅幹),但是因為前述原因,不願打破原有的權力格局,那麼胡錦濤就成為唯一能接受的人選,而且胡錦濤越是年輕、根基不牢、處於弱勢,對他們來講就越是合意。至於喬石,對胡錦濤本來就相當熟悉,八十年代初期在喬石擔任中組部部長,胡錦濤擔任團中央書記時,就打過很多次交道,後來胡錦濤於1985年由候補中央委員轉為正式委員,也得虧喬石的拉拔之力。胡錦濤進入常委班子,喬石不會搖頭。
所有這些,終於使胡錦濤在政壇上不是按步就班晉級,不是進書記處,不是進政治局,而是在同代明星中脫穎而出,一步登天,成為“六人之下,億人之上”!
香港媒體記述北京傳得有鼻子有眼的一段故事說:鄧小平找江澤民去談十四屆領導班子,問對胡錦濤怎麼安排。江澤民說,他的身體不適應西藏高原氣候,可以安排到水利部當部長。
鄧小平一聽大笑:太小了吧!這個年輕人,一是有人品,對胡耀邦有情有義;二是有原則,對西藏分裂活動不手軟;三是有經驗,幹過基層工作,作過團的工作,當過貴州和西藏的一把手;四是熟悉西部,長期在西部工作;五是年輕,不到50歲。

這段故事即使是“小說家言”,也應該說創作者揣摩透了在政壇上三起三落、見慣世態炎涼的鄧小平的思想和性格。當年鄧小平看中頂住了“批鄧”的王兆國,與其說是因為王兆國忠於鄧的路線贏得他的歡心,不如說他憎惡“墻倒眾人推”的小人嘴臉,於是便誤以為王是不肯隨波逐流,舉動難能可貴。他沒有想到自己會看走眼,王兆國在胡耀邦問題上的表演讓他失望。相形之下,胡錦濤不肯跟風批判胡耀邦,自然也會讓他印象深刻。
舉足輕重的九鼎一言,應該就是鄧小平那句話了:“我看胡錦濤這個人很不錯。”這就最後拍板定案:宋平下,胡錦濤上。 (《他領導中國:胡錦濤新傳》由明鏡出版社出版)

来自:明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