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8日星期四

未普:关于中国的民变

最近,一些海外学者撰文分析中国未来政局变动的可能。他们指出,中国政治发展正面临着空前大变局,大变局的动力可能主要来自于民间。

原中共政治体制改革小组成员,现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教授吴国光今年4月在美国费城举行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胡耀邦赵紫阳研讨会》上,就“中国政治变革的路径”做了演讲。在演讲中,他提出一个民变促发官变的观点,说的是老百姓在现行制度下不甘忍受剥夺和压榨,要求改变现有的这套规则;对于老百姓的要求,当局的反应就是镇压;过去十几年民变不断增加,当局不断镇压,但当民变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官方的应对思路就出现分歧,分歧导致政治精英分裂,最后促成官变。温家宝、薄熙来等近期表现,就是精英分裂的信号。

吴国光相信,中国未来变革的主力军在民间。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以下促上的政治转型,不同于改革开放时期中共高层开明派自上而下的政治转型类型。他认为,在二十二年前,胡耀邦、赵紫阳的悲剧就已经显示,中国的从上到下推动政治变革的希望,已经破灭了,但在还有人寄希望于温家宝或习近平,而他的看法是,这个希望是没有根据的,“只有民变才能促进政治制度的变化”。

余英时在自由亚洲电台撰文,谈中国大陆近10年内发生巨大变化的可能性时,也谈到了民变问题。他说他有个朋友曾对中共党内改革派有很大信心,但现在很失望,余认为,共产党的未来可能会发生很大变化,这反映在三个主要现像上,一是整个中国出现了独立候选人竞选人大代表的运动,而中共正在试图阻止;二是各类民变风起云涌,三是中共高层内部出现分化。

这里,民变指的就是中国官方字典里的“群体性事件”。那么中国在现在的超级维稳模式下,发生大规模民变的可能性有多大呢?

这要从2008年中国政府开始建立大维稳模式说起。那一年中国发生的民变特别多,那一年也是中国维稳政策的转捩点。为了保证2008年奥运会的顺利进行,也为了抑制此起彼伏的大规模群体性事件的发生,当局采取了调动整个官僚系统参与维稳的政治动员方式,严厉对待上访者和政治敏感人物,任意拔高警察的作用,使其凌驾于司法,地方官员在维稳名义下可以为所欲为等。这就是大维稳模式。之后,凡是在敏感时间举办大型活动,如2009年国庆60周年、2010年世博会和亚运会,当局就采取大维稳模式。

大维稳模式管用吗?6月28日,《财经》记者以《新观群体性事件》为题,采访了几位中国社科院和大学的学者。他们说,这种办法在短期内减少民变的升级,使人员大规模聚集变得困难,从一定程度上约束了群体性事件发生,所以2009年下半年至2010年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呈现增势趋缓的态势。但从长期来看,可能引起更大规模、更持久的对立。今年发生在广州、上海、湖北、内蒙等地的事件就是严重警告。

在我看来,这种大维稳模式实际上对民变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用政治镇压对付经济诉求,用国家暴力对付和平抗议,其恶果之一,就是凭空制造出许多国家敌人。大陆学者说,本来许多人的上访、抗议是为了自己的经济物质利益,诉求非常明确,而且行为合法,但是在现有的维稳模式下,这些上访人或抗议者往往被劳教、被关进精神病院,甚至被判刑,他们最终演变成了敌人。

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单光鼐说,评价现阶段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要看三个标准,一是组织化程度高低,二是持续时间长短,三是诉求的性质。他说,今年中国大部分群体性事件的诉求还是民生经济利益,如绥江、上海宝山等地的群体性事件,而不是以体制外的行动谋求体制内权利再分配的政治行为。但另一方面,超越民生经济利益、追求公平正义诉求的群体性事件在增加,如锡盟、利川事件。

总之,根据这些海外学者的研究与大陆学者的分析,当局的政治镇压手段,导致中国发生较大民变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可以肯定,胡锦涛的用镇压防止大规模民变的维稳思路是“饮鸩止渴”,其结果,一定是越饮越渴。

来源:RFA

[通吃 http://like-chilli.blogspot.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