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3日星期六

并非危言耸听:北京的出路就是迁都?!



暴雨导致北京交通全面瘫痪

二○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傍晚一场暴雨造成首都北京交通几乎全部瘫痪,起码两个人死亡,住房、道路、车辆被淹,经济损失颇大,但是损失更大的是​​北京的形象和崛起大国的形象。

北京作为一个GDP世界第二的国家首都,一个刚刚举办过历史上最豪华的奥运会,在城市基础建设上投资了几千亿元并让外国人都十分羡慕的首都,却让一场暴雨撕去华丽的面纱,露出了骨子里虚弱的真面目。台湾作家龙应台把排水系统作为衡量国家发达程度的标尺,法国作家雨果更是把它作为鉴别城市良心的标准。这个默默无声的排水系统就是属于比GDP更重要的软实力,在关键时刻会做出最公正的判决。

分析探索水淹京城的原因,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灾害推给老天,推给那几十年或者几百年不遇的暴雨。但是在举行奥运会前,中共政府声称已经掌握了正确预报天气的技术并拥有影响气候的武器,而且在奥运会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时也用实践证明了这个武器的有效性。这一次已经准确地预测到暴雨即将来临,政府完全可以投入这个武器,而不必让北京在世界面前丢脸的。中共政府在海外投入巨资来宣传崛起中国的形象,比如在美国纽约时代广场不停地播放广告片,结果却被在网上流传的「水淹京都」的照片化为乌有。正因为中共政府握有影响气候的武器,所以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天灾。

第二简单的办法就是把灾害推给历史,北京的部分排水系统还是明代建设的,推给时代,「正值和谐维稳时代」,还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搞排水系统的长远规划。把灾害推给时代,可以说是中共政府的专利。一九七五年河南板桥等五十多座水库溃坝,造成二十三万人死亡,原因是「时值十年动乱时期」;三峡工程带来诸多不利影响,原因是「时值改革开放」。现在维稳是第一重要,看管一个艾未未要几十人,看管一个胡佳又要几十人,哪还有多余的资金投入这看不见的排水系统。

河流湖泊湿地系统严重破坏

从自然地理条件来说,北京处于燕山山脉的山前冲积平原,建设一个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自然地理条件很好。北京有永定河等多条河流流经,市区范围内又多有湖泊和湿地,有排水和蓄水的自然条件。可是北京建都六十多年来,填了河道建马路建高楼,占了湖泊和湿地建高楼,使得自然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的破坏。近年来又大兴恢复水景工程,投资很多,但是工程的目的不是恢复自然生态系统的功能,而是开发房地产,因为水景房受人欢迎,可以卖出高价。这些所谓恢复水景工程,对城市排水系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比如说恢复永定河水景工程,就是​​学习西方私人别墅建水池的办法,利用永定河的河道,在河床上铺满不透水的塑料布,然后在河道中注满从河北水库中调来的「救命」水,水景就出现了。为了保持水景,让水从上游流到下游,然后再用水泵把流下去的水从下游抽回到上游,让永定河河道的「水景常在,河水长流」。但是永定河作为自然河流的蓄水和排水能力却全部化为乌有。北京地区一降大雨,排水不畅,自然水淹京都。用中医理论来解释,一个人尿道被堵,生大病是必然的。为此人们必须建设新的排水主管道来替代原有河道的排水能力。同样,圆明园的湖以及新恢复或者新开挖的许多水景湖,也都是用塑料布垫底,上面装满水,这样的湖泊没有自然调蓄能力,只有增加北京被淹的机会。同时又割断了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联系,使得地下水无法得到补充,加剧北京的干旱。再比如国家大剧院大面积的人工水面,一遇暴雨只能人为地加重北京排水系统的压力,天不下雨时又加重干旱严重的程度。

建设排水系统的理念太落后

世界上大都市的排水系统都面临两个大问题,第一是由于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极端气候出现频率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第二是大都市人口的增长和用地的扩张。这两个问题对城市排水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出路在哪里?是顺应自然,恢复自然的调节能力,是采用分散式的解决办法,还是采用集中式的不断扩大工程能力的办法?应该说,西方国家的大都市都采用第一种办法,比如河流的重新自然化,恢复河流的原断面,将水泥化的河岸重新恢复到卵石、泥沙的河岸,让雨水排水管道重见天日,大力减少水泥化沥青化的地面,恢复或部分恢复地面的透水性,住家利用水罐存蓄雨水,增加水循环使用,并减轻排水管道的压力,利用绿地、体育场地,建立分区蓄水区减小压力等等。最好的对比例子莫过于美国国会山前的广场和北京天安门广场。如果把美国国会山前的广场全部水泥化,把湖泊给填了,水淹白宫、水淹国会山是必然的后果。同样如果北京不把天安门广场按照新的理念彻底改造,下次暴雨再淹天安门广场的时间也不会相隔太远的。

城市规划建设忽视基础设施

中国城市规划建设特别重视中心的建设,重视新区的开发,重视交通主干道的建设,但是忽视基础设施的建设,特别是城市排水管道系统、城市防洪系统、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的建设。因为这些建设的成果,有的是看不见的,有的要经过很长时间才看得见,有的只是在灾后才能体会到的。上海沪东本是自然洪水的出路,后来上海新中心​​的规划建设,没有考虑到新区建设对城市原有防洪系统的影响,洪水失去出路,以致一九九一年太湖洪水时,中央政府在浙江、江苏四处为洪水找出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北京本来可以借助举办奥运会,大力改善城市的排水系统,但是当时中央政府和北京政府只重视一些暂时的、能改善表面形象的措施,好大喜功,花了很多钱,没有真实的效果,从而失去了一次大好的机会。

根据北京建设规划部门的负责人介绍,北京排水系统的标准只是能防一到三年一遇的暴雨,这个标准太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雨水规划重现期,应根据城市性质、重要性以及汇水地区类型(广场、干道、居住区)、地形特点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重要干道、重要地区或短期积水能引起严重后果的地区,重现期宜采用三至五年,其他地区重现期宜采用一至三年。国外城市的标准一般在能防十年一遇的暴雨以上。经过这次暴雨灾害之后,北京政府应该考虑将标准提高,脚踏实地地改善百姓的生活条件。否则北京的出路就是三十六计中的最后一计,迁都!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通吃 http://like-chilli.blogspot.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