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6日星期二

張高麗給吳官正當省長得到吳的欣賞

2001年12月6日,剛剛過了55歲生日的張高麗從改革開放前沿陣地廣東北上山東,擔任副省長、代省長,隨後正式當選省長。

調往山東,是張高麗從政生涯的一個轉折點,他因此進入中央委員序列。而在任省長期間,山東省委書記是身為政治局委員的吳官正,張高麗得到了吳的欣賞。2002年10月,當吳官正進京、昇任政治局常委兼中紀委書記後,張高麗順理成章地昇任山東省委書記。

“老書記”?“吳書記”?“官正書記”?

張高麗與吳官正的性格並不一樣,為何會得到吳官正的欣賞?有官方媒體說,是因為他低調實幹的作風。但是我們從一件幾年後的小事,可以窺見一點名堂。

記者姜玉泰在《青年记者》2007年第6期上發表文章《一篇“急就章”的背後》,回憶了進京擔負全國人代會的文字報導的一段經過:

……今年3月6日上午,像往年一樣,山東代表團在人民大會堂山東廳舉行第二次全體會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書記、山東省的老書記吳官正前來與山東代表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並將發表重要講話。我像往年一樣,隨團來到大會堂,聆聽吳官正書記的講話,並寫成消息稿件。午飯過後,稿件就審定完畢。這次報導任務就此圓滿結束。

晚上8點30分左右,我正在房間裡電腦前忙著寫“兩會聚焦”稿件,電話響了,山東省委副秘書長孫建功在電話裡焦急地告訴我:有個緊急任務,要趕緊寫一篇吳官正書記參加山東團審議的側記,字數要在1500字以上,張高麗書記要審稿。

我匆忙趕到孫建功副秘書長的房間。原來,今天下午,山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高麗看到了3月6日的《江西日報》,上面有一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曾慶紅3月5日下午參加江西代表團審議時的側記。張高麗書記指示:《大眾日報》和省電台明天也要發吳官正書記參加審議的側記……

11時30分許,張高麗書記拿著稿件,笑著走進來說道:我看寫得很好啊。他指著站在面前的我和吳光宇繼續笑著說:難為你們兩個了,你們寫得很好呀。這麼短的時間,還寫得這麼好,挺能幹啊。好!好!

我趕緊說道:“張書記,寫得不大好。請您提提修改意見。”張高麗書記繼續笑著說,我看不用修改了,“就是這個提法,是叫‘老書記’還是叫‘吳書記’,還是叫‘官正書記’?”孫建功副秘書長接口道:“您叫‘官正書記’好,代表叫‘吳書記’好。”我立即附和:“還是叫‘吳書記’好。”張高麗書記點點頭……

一個日理萬機的省委一把手,審稿時要反復推敲對吳官正稱呼“老書記”“吳書記”“官正書記”,可以想見他在擔任吳官正的二把手的日子裡是如何誠惶誠恐、惟勤惟謹了!

在世紀之交,“八十年代看廣東,九十年代看浦東,二十一世紀初看山東”,曾是山東政經兩界耳熟能詳的提法。但是,進入新世紀後的山東維持著一貫的“穩定增長”的節奏。

張高麗出任山東省委書記後,山東的經濟增長開始加速。2006年,山東省的GDP增速14.5%,GDP總量首次超過2萬億元,在廣東之後,與江蘇省攜手進入“2萬億GDP俱樂部”。
當談到張高麗入魯給山東所帶來的變化時,山東經濟學院教授吳彬認為,“主要是觀念的更新”,將發展經濟(張高麗稱之為“幹事創業”)這個中心思想真正地深入各級幹部的骨髓,並成為日常工作的壓力和動力。

2003年6月4日,履新省委書記半年之後,山東召開省委工作會議,張高麗作出了一個大膽的舉措,將這個為期兩天的高層會議以電視直播的方式向公眾開放。全程的現場直播,把省裡最高層的工作會議置於全省九千萬人的目光之下。

濟南市歷下區的一位基層幹部回顧當時的情景時不無感觸,“當時就有強烈的感覺,幹事創業將不再體現在口頭上,更將成為我公務員生涯安身立命的根本。”

除了直播,張高麗還有一個讓山東人更感意外的舉動。

他邀請了時任蘇州市委書記的王珉、溫州市委書記李強、南京市江寧區委書記王建華與會,各開半天“講座”,談如何搶抓機遇、如何壯大民企、如何盤活資源。

“這讓習慣於滿足自我發展成果的山東幹部們一下子受到了震撼,大開眼界,大受觸動,大有收穫。”
“通過南方三個城市一把手的講座,讓山東的各級幹部認識到與南方的差距,又通過與老大哥廣東的比較嚴密地分析出山東的優勢,我的感受是既有壓力又有信心。”一位參加了會議的山東某縣級一把手說。

之後,張高麗給出了明確的發展方向——即著力發展外經外貿、高新技術、民營經濟。
民營經濟是市場經濟最活躍最具活力的成分,高新技術是衡量一個地區競爭性和可持續性的重要指標,而外經外貿又是迅速發展經濟最有效最快捷途徑。

“張高麗書記提出‘三個亮點’實現山東經濟的振興,確實抓住了關鍵。”山東經濟學院副院長王乃靜評價說。更有專家表示,“三個亮點”已經成為“山東經濟發生質變的主要原因”。(《明鏡月刊》第12 期)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