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4日星期四

人民网文章主张官员学会使用群众的语言

人民网2号的一篇署名文章说,在当今中国,党政官员的微博已经覆盖从中央到地方的多个层级;为了畅通官民对话渠道,希望各级官员在微博上不说套话、官话、大话,而要说老百姓能听懂的白话。

人民网这篇署名文章的题目是: “微博时代官员学说话何尝不是一种作风转变”。

文章是针对微博时代的语言环境而说的,但它的意思绝对不是说:官员在微博上不要说套话、官话、大话,但是可以在别的场合说。文章希望官员从根本上转变作风,包括语言风格。

美国华裔老作家董鼎山表示,他对一些中国官员的讲话口吻以及《人民日报》等官方媒体上的语言风格颇为反感;他认为这种语言风格源于科举时代的八股文。

“现在关键他们演说、演讲也是这样的,听了真难受。我所谓难受,听了好像中国人说的‘汗毛也竖起来’。”

记者:“是您不同意他们思想呢?还是不同意……?”

董鼎山:“不单是不同意他们思想,而且不同意他们的口吻。他们的思想当然不同意,他们的语气,讲话的语气官腔很重的,最讨厌了。有的时候《人民日报》上有社论,偶尔看到一篇,感觉肉麻得不得了。《人民日报》根本不用看。《人民日报》一般都是没有什么意思,一大堆的文件。”

记者:“这种陈词滥调的根在哪儿?”

董鼎山:“中国古代古文里有名字叫‘八股文’。我年轻的时候在国民党政府底下的时候,那个时候官场讲话也是这么样,都是中国官场的一套,国民党底下,共产党底下都是一样的官腔。”

杭州作家昝爱宗表示,中国领导人习进平主政浙江的时候,曾经批评一些地方官员“不会讲话”;人民网这篇文章和习近平的意见相近。

“《人民日报》教官员说话其实也不稀罕。习近平以前在浙江当省委书记的时候,他也发过一段儿的牢骚,就是说现在的官员不会说话,见了老干部不会对老干部说话;见了下岗工人不会对下岗工人说话;见了农民不会用农民的语言说话。就是说他们不会对话,对工人、农民、下岗工人、知识分子、老干部不会说话。因为说的话都是一套官腔。老干部肯定是听烦了,你对我说话,你要用我的语言来说,你要使用那种官腔,他们看不惯。他们不听,老干部可以把你轰走。习近平这样说了一阵子,后来他调到中央去了。有可能《人民日报》的这种人也是他的意思。可能他做了一个批评之类的,《人民日报》会有类似的评论发出来。”

昝爱宗说,中国官员看来有两套语言: 官场使用的语言和私下使用的语言。

这位作家表示,中国的官员不爱使用大众的语言,归根到底,是因为这些官员只需要对上面负责,不需要对下面负责。

“官员是对上负责,就是说政策是从上到下传达的,然后要求下面的官员对上负责,不需要对民众负责。所以自始至终他们都关注着上面的意思,替上面说话。其实也不稀罕,因为他们对上负责,不需要对老百姓负责。他怎么能够用老百姓的语言说话呢?”

董鼎山说,他觉得英文报纸《中国日报》的语言风格比较能为读者所接受,套话官话不是那么多。原因不难理解: 《中国日报》以讲英文的外国人为主要服务对象,套话和官话用多了,报纸恐怕就卖不出去了。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杨家岱的采访报道。

[通吃 http://like-chilli.blogspot.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