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2日星期二

动车追尾:对中宣部宣传禁令公开咒骂阵势罕见

作者: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作家 徐达内

原标题:媒体札记:“后动车”时间

正在人们感叹央广公布温家宝与遇难者家属对话现场“原生态”录音是个创举时,没花多少时间,五大门户都已经将这场动车追尾事故的消息从头条位置撤了下来,允许保留在要闻区的通常是一条动态消息,例如“‘7•23’事故遇难人员赔偿救助标准91.5万元”。腾讯为相关专题的大标题多加了后面五个字,成为“温州动车劫全民大救援”;由搜狐女人频道署名的《没有句号的国度》,愤世嫉俗地痛斥事故报道在中国总是无疾而终、丧事总是变成表彰大会般的喜事——虽然署名编辑公开宣布这将是她在这家门户网站的最后作品,但恐怕还没等到她正式离职,本则专题已经链接失效。

恰好“头七”,这场山呼海啸般的口诛笔伐终于要画上一个句号,在容忍默许中国媒体狂轰滥炸铁道部一周之后,宣传官员们觉得这趟永不抵达的列车到了该回到轨道上的时候了。虽然《钱江晚报》、《今日早报》、《河南商报》、《沈阳晚报》们仍可以用封面大图祭奠亡灵,虽然《中国经营报》、《新世纪周刊》、《财经杂志》仍可以将一周一次的主题聚焦于此,虽然诸多市场化媒体仍可以辟出数个版面讲述善后进展,虽然微博论坛上的话题管制较之正式出版物宽松得多,但根据网络流传的编辑记者抱怨,从《21世纪经济报道》到《新京报》,从《钱江晚报》到《华商报》,已经有更多愤怒哀伤的专刊或者评论被临时撤换。

这种对宣传禁令的公开咒骂阵势也是罕见的,对官员指示的极度不认同与媒体人之间的互相鼓励激荡在互联网平台上。实名认证微博的《新京报》执行总编辑王跃春公开而自豪地承认,周六头版头条那句“七日雨未绝,一日两预警”根本就是借气象新闻来指桑骂槐。在广州,桀骜不驯的《南方都市报》更加富有挑战意味,甚至在绝大多数同行已经转换议题的周日,再度刊出多达八个版聚焦动车事故,网议版的大标题“开创性”地用上了国骂:“他妈的奇迹!”。得到公开刊发的多篇文章继续追问“处理为什么会如此草率”,反思“必须打破铁道部的垄断”,那篇充满愤懑的《铁道部“撕碎了一个国家的天真”》更是得到当天凤凰网重点转载。

曾经百口莫辩的铁道部现在倒是可以大声反驳了。新华社在周五子夜发出对铁道部有关负责人的专访,由其回答那个温家宝在直播镜头前公开提出的问题:“在整个事故救援过程中,铁路部门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这篇处处引用总理格言的答问,强调“在得知公安等部门用生命探测仪多次检测已无生命迹象的情况下,部省领导仍然坚持以救人为核心,继续全力搜寻幸存者,查找遇难者”,针对那个引发轩然大波的获救女童,回答则是,“按照指挥部确定的把救人放在首位的救援方案,在桥下使用大吨位汽车吊精准、平稳地将两端车厢移开,公安武警、救援人员得以对该车厢实施全面搜救,在移出数具遗体后,小伊伊在这里获救”,而在此之前,“铁路部门指挥人员从未宣布过‘停止搜救’”。文中同时否认曾经“挖坑填埋”列车车头,重申对中国高铁未来发展的信心。在铁道部直属机关报的头版,此时头条标题也正是“把救人放在第一位--‘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纪实”。

而后,周日晨间,央广中国之声又播出铁道部副部长陆东福访谈。除了基本沿用新华社稿件中的口径外,这位官员更是开篇即称,“没有把救人放在第一位”之问,“我们感到深深伤害了在事故救援第一线2000多名铁路职工,3000多名地方的公安、驻军、武警、消防、卫生等部门、群众的感情,他们为事故救援救人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周一,则由《人民日报》刊出《甬温线信号设备缺陷已纠正,全国铁路使用该产品的处所都已整改》,文中,那位“铁道部有关负责人”再度否认一个网络传言,“铁路部门不存在克扣职工工资来转嫁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情况”。

舆论形势逆转之际,染香和司马南们终可在微博上揭发那些“掌握话语权的民主精英”齐声咒骂中国铁路是为何故:“摧毁民众与政府之间的互信力,让中国人陷入窝里斗;为谋求中国铁路私有化创造舆论环境;让中国高铁出口泡汤,在国际竞争中败给西方企业。”如果说这种曾经“不合时宜”的“爱国”言论要有一个正式发表平台,《环球时报》可能是最愿意给予机会的了。周六社评《中国制造不会从此一蹶不振》批评那些呼吁“反思”却“南辕北辙”的人们:“试图把公众的悲伤和对事故本身的不满情绪引向整个中国建设的成就,否定中国制造给这个国家的各种力量”。文章抨击那些认为中国建设是“大跃进”、动车事故是“必然的”的说法“浅薄得像是一句市井的脏话”,强调“中国人从不鼓励对错误的固执,但中国人更加瞧不起一有挫折就完全放弃的懦夫主义”。今天,这份中共中央机关报子报又邀得作者金仲伟,直陈《铁路对速度的追求不是罪》,由这位春秋综合研究院执行董事对媒体宣泄言行提出批评:“在正常的批评外,一些声音在调查结论没出来之前,就开始习惯性地‘因果联想’和‘移花接木’,借此次事故攻击甚至谩骂、否定中国的高铁发展战略和已取得的成就”。

虽由众声喧哗转入窃窃私语,但观察者们已在赞赏这七天之内中国媒体的集体突破。纵然那些声称《东方早报》、《钱江晚报》以“开天窗”头版表达抗议的图片被证明只是一些网民的“意淫”,但以这两家报纸为代表的勇于发声、善于发声已经镌刻在中国新闻史上。前《南方周末》主编钱钢在周六早晨就此微博感言,“新华社几天前N问铁道部是真的,新华社今天为虎作伥也是真的;昨天媒体的集体抗命是真的,今天管束收紧也是真的;我们真的没那么强大,而他们真的心虚胆弱草木皆兵;我们不为毫厘的突破而雀跃,看到‘天还是那个天’也无须气馁;劫难中已显现公民、媒体和体制内有良知者携手的力量,真的,不必绝望! ”

媒体责任重大,公道自在人心。赶在周末出街的《经济观察报》上,以“温州没有奇迹”为题刊出可能是中国媒体最后一个动车追尾专刊,其中更是有一评论寄语同行“做有良知的媒体”,称赞《人民日报》和白岩松们的犀利质问,贬斥《环球时报》、《公益时报》与《人民铁道》:“做媒体,首先要有良知;没有良知,纵然有生花妙笔,写出的只能是一篇篇令万人唾弃的丑文……有些时候我们可能无法做到完全地说真话,但至少我们要求媒体自己要不说假话,以不玷污笔下的一方白纸,不亏欠自己的一颗良心。”

《中国青年报》也允许作者祝华新在今天以“《永不抵达的列车》泪湿互联网”的名义回溯一周舆情,在这位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秘书长的观感中,“中产者的关切与悲伤”是本次动车追尾事故的重要特征,“网络热点具有强烈的草根色彩,此外就是知识分子和媒体人士踊跃发言。这一次中等以上收入人士倾情介入。价格不菲的动车车票,提示事故伤亡者多为中等收入者,而众多温州籍乘客更是生活在市场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文章就此提出,“妥善应对中产者的关切,对于社会人心的稳定和国民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并重引“微博女王”明星姚晨那段源自缅甸政治家昂山素季的话:“我们并不缺少发展所需要的科学与技术,但我们内心深处依然缺少些什么,一种真正的心里温暖的感觉。”

作为宣传官员们投入管制精力最多的对象,中国时事媒体的吊诡之处就在于,可能前一天还在“粉饰太平”,后一天就“为民请命”,甚至,前面这个版正在“唯恐天下不乱”,后面紧跟的却是“维护大局的正面导向”。夹带的私货里既有那些不满政权者的浑水摸鱼,也有来自官府中人的暗下授意——作为传播信息、表达观点的平台,中国正式出版媒体内外的各种力量角斗,使得一切过度解读都像是一厢情愿。就如同《人民日报》,这份最高喉舌既可以因为标题质问而被《经济观察报》当作权威媒体恢复“良知”的正面典型,但在另一个对比版面上,又因为7月27日头版针对追尾事故未着一字而被拿来示众,与同样表现的铁道部机关报、重庆市委机关报排成一列,以衬托同期《南方都市报》、《东方早报》和《京华时报》的悲悯情怀。

“后动车”时间,中国媒体其实有足够多的题材来填充头版,韩国暴雨善后、挪威全国哀悼、上海地铁故障、日本严惩脱轨——敏感者能从中读出编辑们的春秋笔法。或者,干脆就让那些被王勇平们追了尾的老牌新闻主角重新回到聚光灯下:《红会捐款查询平台遭质疑:玉树在地震前获捐款》、《故宫证实宋代瓷器被员工损坏,否认瞒报26天》。例如,《东方卫报》那个漆黑一片的头版,《故宫+红会,打碎的信任》。

阿波罗网责任编辑:zhongkang

[通吃 http://like-chilli.blogspot.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