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89年4月19日 星期三
吴仁华
凌晨3时过后,约两千名学生仍在新华门外静坐或站立,人数比高峰时大为减少。学生们重申了七点要求,希望与中央领导人对话,大有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之意,不时呼喊“李鹏出来”口号。
凌晨4时20分,官方在新华门广播了北京市政府通告,说:现在有人企图制造和挑起事端,这已不是正常的悼念活动。希望广大群众提高警惕,不要被别有用心的人所利用。4时20分警察乘车抵达,驱散人群,两辆巴士送学生返校,未发生冲突。
上午11时以后,清华、北京科技大学等校学生送花圈到广场。下午,北师大逾千名学生前往天安门广场,一路呼喊口号:耀邦不死!打倒独裁!打倒专制!人民书记人民爱!人民书记爱人民!发扬五四传统!民主科学万岁!教育万岁!教师万岁!
中央美术学院200多名学生抬着三、四米高的胡耀邦画像来到天安门广场,放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浮雕上,画像旁写着大字:“何处招魂”。
21时,天安门广场聚集数万人。纪念碑周围有人大声演讲,主要内容是披露胡耀邦当年被迫辞职真相,要民主,要自由。此时中央财经学院逾千名学生离开广场,返校。
公安部门在天安门广场广播通知:要人们把花圈送到纪念碑前,不准送到中南海。北京市公安局从各分局抽调一千多名公安到广场执勤。
晚10时许,中国戏曲学院学生把7个氢气球带进天安门广场,气球上写着:耀邦不死。警察令学生将气球带出广场。晚11时10分,800多名清华大学学生走出校园,前往声援新华门前的学生,由于警察设置了三道防线阻拦,终于未能到达新华门。
《世界经济导报》和《新观察》杂志社在北京召开座谈会,与会者有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严家其、苏绍智、北京社会经济科学研究所的陈子明及香港《文汇报》驻北京办事处的刘锐绍等人,《新观察》杂志社主编戈扬主持座谈会。座谈会议论的中心有两个,一是为胡耀邦平反;二是为“清除精神污染”和“反自由化”翻案。与会者明确表态支持学生示威游行,说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前途和希望”。《世界经济导报》后来因刊登座谈会内容遭上海市委整顿。
晚上,北大“民主沙龙”在三角地举行。先由王丹主持,嗓子哑了后由武运学接棒主持,丁小平、熊焱、封从德、杨涛等人发言。在场学生决定罢免学生会,成立了北大学生自治会筹委会。
一些探讨学运策略的大字报在北京各高校出现,人大有署名“北大、人大、清华部分教师”的《告同胞书》,政法大学有无署名的大字报《我们的要求--告全国人民书》,清华有署名“冯小卫”的《我们的目的、口号》,北京医科大学有无署名的《知识分子宣言》。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公告,说,中共中央决定:1989年4月22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大厅举行胡耀邦追悼大会并向遗体告别,届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将进行实况转播。
据香港中国通讯社消息,胡耀邦治丧办公室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胡启立、政治局委员兼组织部长宋平和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兼中央办公厅主任温家宝负责。
方励之(时任北京天文台研究员)接受香港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学生有权利提出要求,而以游行请愿的和平方式进行,是正当的表达方式。他支持学生,北京知识分子和舆论也一致表示支持。他与学生无直接联系,学生自发争取民主自由,自有其独立观点,他无必要直接参与学生行动。
在北京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市政协副主席、清华大学陈仲颐教授对连日来学生涌向天安门广场悼念胡耀邦表示了自己的态度:只要不越轨,学生的行动无可指责。
(2011/04/19 发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