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8日星期四

89天安门事件大事记:4月22日 4月23日 4月24日

   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89年4月22日 星期六

    吴仁华

   上午10时整,中国官方按计划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胡耀邦追悼会。国家主席杨尚昆主持追悼会,中共中央总书记赵紫阳致悼词。追悼会开始前15分钟,邓小平到了,赵紫阳、李鹏、万里、乔石等人先后迎上前去。在京的中共领导人几乎倾巢而出参加追悼会。

   有消息说,胡耀邦家人拒绝让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主任薄一波、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副书记王鹤寿出席追悼会。薄、王在文革中作为“61人叛徒案”被打倒,文革结束后,身为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的胡耀邦顶着巨大压力为他们平反,但在86年底胡耀邦被迫辞职事件中,薄、王忘恩负义,是主要作恶者。

   11时40分许,追悼大会和向遗体告别仪式结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乔石、胡启立,政治局委员宋平,中央书记处候补书记温家宝,以及胡耀邦的夫人李昭和子女,护送胡耀邦灵柩前往八宝山公墓火化。

   灵车于12时零4分从人民大会堂出发,刻意避开广场上数万学生,沿长安街向西,13时零8分到达八宝山公墓,行程约15公里。长安街两旁挤满了送葬的民众,许多建筑物上也站满了人。

   胡耀邦家人在车上向沿途送葬的民众频频招手,表示谢意。民众也向他们招手慰问。胡耀邦的儿子胡德平将双手放在胸前,,以中国传统的方式感谢送灵的民众。

   较早时北京市政府宣布,22日上午8时至中午12时,天安门禁止人车通过。凌晨2时,整条长安街东由北京饭店西至新华门西单一带,每二十步便有一至两名军人,由昨晚8时30分许开始戒备,估计连同监视天安门广场活动的公安,人数有三千名。

   《李鹏六四日记》称:凌晨3时,北京市公安局负责人出面与学生代表谈判,为了保证追悼会顺利进行,要求学生队伍向东移动,空出大会堂东门外的汽车通道,以便参加追悼会的车辆通行。学生答应了。

   《李鹏六四日记》称:为保证追悼会的顺利进行,军委杨尚昆副主席下令紧急从北京军区调兵力进京,从驻防保定的38军抽调1500名兵力,一个团进驻中南海,其余兵力布置在中南海四周,保卫中央首脑机关安全。不带武器,避免与学生发生流血事件。

   彻夜守候在广场的数万学生又冷又饿,但秩序井然。清晨,学生与胡耀邦治丧办公室交涉,要求派代表参加追悼会、灵车绕广场一周等要求,均不获同意。官方只同意让学生停留广场听追悼会广播。

   包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张敏在内的许多媒体人员以及知识界的许多人,也彻夜守候在广场,关注学生的悼念活动,其中包括作家郑义、电视片《河殇》的撰稿人远志明、谢选骏。张敏等人21日夜曾去中南海送知识界的请愿信,被扣在中南海门内的接待室。

   上午10时,当广场上广播宣布追悼会开始,数万学生全部安静下来,自动肃立,跟着唱国歌,有的学生流着眼泪,气氛庄严肃穆。在西长安街两侧没能进入广场的学生,佩戴黑纱、白花,举着“耀邦,北大同学怀念您”、“政法大学致哀”等横幅。

   数万学生希望送胡耀邦最后一程,得知灵车早已离去,学生激动、愤怒,队伍开始涌向紧邻天安门广场的人民大会堂东门。有学生请愿,提出三点要求:一、请求灵柩绕广场一周,让同学们瞻仰胡耀邦遗容,再送胡耀邦一程;二、请求与国务院总理李鹏对话;三、希望公开报导当天的学生悼念活动。

   12时50分,北大学生郭海峰、张智勇、政法大学学生周勇军举着请愿书跪在人民大会堂台阶上,久久无人搭理。数万学生及围观民众深表同情,不时发出呼喊声。大批武警和解放军官兵在大会堂台阶下组成防线,广场挤满了人。

   许多人说,“这些学生真可怜”,“人家都跪了那么长时间,为什么没人理”,“当官的怕学生怕成这样”。人群开始起哄警戒线上的武警,部分学生和民众缓慢前移,与执勤武警和解放军官兵发生摩擦。双方推搡持续了15分钟左右。

   学生跪递请愿书、以及传言李鹏会出面见学生但始终未出现,让许多学生激动愤怒,政法大学研究生浦志强用手提话筒猛砸自己头部,血流满面。

   13时50分过后,北大、政法大学、北航、人大等10多所高校逾万名学生开始有组织地撤离,返回学校。据一位北大领队学生说,学生代表没有受到接见,也没有人和我们对话。为了维护学生安全和国家大局,决定撤回学校罢课。

   当天在人民大会堂周围执勤的,除了武警北京市总队,还有北京卫戍区警卫第3师第13团。第13团是北京卫戍区主力部队,八九民运期间三次奉命进京执勤,六四事件后被中央军委授予集体一等功。

   北京一些高校大小字报、传单不断增多。北大三角地贴出署名“天地”题为《转述一位长者的忠告》的大字报,提出“为赢得成功,必须讲究行动策略”、“各院校出两人,组成谈判小组,到政府请愿”,“未见答复决不收兵”。

   北大另一张未署名的大字报称:“当今的中国,到处充满着肮脏,该是大清除的时候了。”“我们的学生运动要像当年‘打土豪、分田地’一样,提出严惩贪官污吏,减轻百姓负担。”

   北师大贴出署名“师大青年教师自治会”的《运动向何处去----致广大爱国学生》传单,称“目前,最迫切需要的是组织、宣传、纲领,然后是强有力的行动”、“我们的策略只能是持久战”、“我们最强硬的手段是罢课”,等等。

   《李鹏六四日记》称,上午,西安发生了严重的打砸抢事件,不法分子冲击了省政府大院、省检察院和法院。点燃了汽车、车库和油库,将大街上一家服装店洗劫一空。中共陕西省委致电中央:陕西警力不够,要求中央支援。中央军委批准派4千名解放军支援西安。

(2011/04/22 发表)

  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89年4月23日 星期日

    吴仁华

   上午,赵紫阳找胡启立、芮杏文谈话,特别强调了他的关于处理学潮的三点意见,并说,“对于这次学潮,新闻舆论一定要坚持正面报导为主的方针。”下午,赵紫阳按既定方案乘坐专列出访朝鲜,李鹏、乔石、田纪云到北京火车站送行。

   14时许,人民大学校园贴出《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宣言》:一、完全支持北京高校学生提出的7条建议,坚决支持学生及社会各界人士的爱国民主运动。二、即日起博士生全部罢课。三、“集体领导、集体决策造成的失误(李鹏语)应以集体辞职,来表示“集体负责”(李鹏语)的诚意。四、强烈要求75岁以上党政军领导全部辞职。五、反对暴力,保护人权,军队不应参加和干预国家事务。六、中国共产党活动经费不得由国库负责。七、解除报禁、新闻自由,允许民办报刊、电台和电视台。八、由社会各界人士成立廉政委员会,清查党政领导层中腐败现象,立案审查高干子女亲属的非法经商活动,并将结果公布于众。

   由副总编辑孙长江主导,《科技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该报记者集体采写的“风一程雨一程壮歌送君行”,报导了21日晚、22日学生游行、悼念活动情况。这是官方媒体首次突破禁区的举动,得到学生及各界好评。

   北大、北京科技大学等校一些青年教师宣布罢教。一些高校的大字报提出:“全市高校实行总罢课”,“不达目的决不上课”。有的还提出,“实行全国总罢课”。

   10时,清华少数学生试图抢占校广播站,遭到校方阻止。北大学生也抢占校广播站,遭到学校领导的严厉批评后退出。晚20时,人民大学学生占领了校广播站,由于校方提前转移了广播设备,学生无法播音又退出。北大生物系学生沈彤在他邻近北大三角地的宿舍拉起了广播线,建立有史以来学生运动的第一个广播站。

   晚,由刘刚联络的北京21所高校数十名代表在圆明园开会,成立了学生自治组织“高校临时委员会”,后改名“北京市高等院校学生自治联合会”(简称“北高联”)。详情见刘刚《1989年“高自联”成立的前前后后》

    http://is.gd/bv9zgf 圆明园会议选举政法大学政治系学生周勇军为北高联第一任主席,常委有王丹、吾尔开希、马少方(北京电影学院夜大剧作班学生)、臧凯等。

   下午,刘刚由政法大学研究生龚自忠带到我的宿舍,刘刚知道我在政法大学学运中的情况,我当时不认识他,也不认识龚自忠,刘刚请我出席圆明园会议,参与学生组织,,我说我是教师,身份不合适,名不正言不顺。学生自治组织在成立之初就有教师参与,容易被当局抓住把柄。

   我教的研究生浦志强出席了圆明园会议,刘刚动员他担任主席,浦回答能力不够。浦的养父母在农村,年事已高,只有他一个孩子。浦说我曾叮嘱他不要出任主席,我记不得了。但我叮嘱过他,为了父母,注意自身安全。

   《科技日报》突破禁区的报导在北京各界引起极大反响,早上起就有许多人打电话到该报,认为说了公道话。但孙长江表示,他们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的事,只是一种职业道德的表现,尽了新闻传媒应尽的职责。该报记者亦表示,并不感到自己报纸的报导特别好,只感到有些报纸的报导特别不好。事件是真实的,他们的态度是真诚的。

   《李鹏六四日记》称:上午11时,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教委主任李铁映打电话给李鹏,说北京各学校学生情绪激动.酝酿明天罢课,希望赵紫阳主持听汇报。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北京市委书记李锡铭也给赵紫阳打电话,要他推迟访问朝鲜。赵紫阳告李铁映,已委托李鹏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工作,向他汇报吧。(李铁映、李锡铭与李鹏一样,都主张对学运采取严厉手段。)

   晚8时30分,李鹏去杨尚昆处,分析形势。杨尚昆也认为形势在发生变化,鼓励李鹏去找邓小平。李鹏要杨尚昆一起去,杨同意了。

   晚上,李鹏在批阅大批文件和简报的同时,不断接到公安,安全,教委负责人关于各地学生动态的电话,电报。

(2011/04/23 发表) 

   八九天安门事件大事记:89年4月24日 星期一

    吴仁华

   上午,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38所北京高校约6万学生开始罢课。一些学生在校内集会、静坐、游行、贴大小字报,呼喊“坚决罢课”、“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罢课、罢考、不罢学”等口号。

   有的学生到社会上演讲,张贴传单,传播“四.二0惨案”、“哭跪求见,政府不理”的情况;还有的学生到大街小巷为学运募捐,呼吁“全市人民行动起来罢工、罢市”。

   北大、清华、人大等校出现学生纠察队,在校内交通要道及教学楼前劝阻学生上课。一些高校党委书记向上级部门提出:当前的局面若持续久了十分不利,恐将形成5月4日更大规模的行动。希望中央、北京市委有明确的方针、策略和指示,争取尽快结束罢课的局面。

   14时40分,北大学生筹委会在北大校内的五四操场召开学生大会,约五分之四的北大学生参加,准备罢免官方的学生会和研究生会,成立北大学生自治会和筹建全国团结学生联合会。有报导称,有南开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广州大学等学生代表参加。

   北大学生大会从14时40分开始到16时结束,近200名学生组成纠察队负责维持秩序,他们佩带红布袖标,进入五四操场的人必须出示学生证、工作证、校徽或记者证。

   由于北大筹委会几名成员发生分歧,两度公开在台上拉扯,逾6千名与会学生议论纷纷。学生大会不欢而散,没有作出任何决定。数十名外国记者在五四操场采访,录像录音。筹委会17名常委原订于7点召开记者会,后来取消。

   北大贴出署名“北大人”题为《给筹委会的几点建议》的大字报:建议重新拟定口号及行动纲领,以得到民众支持;口号应以反腐败、反官僚为主;行动必须在白天的闹市区进行,以便扩大影响;高校之间要统一行动;要准备长期斗争;要广泛联系知识界、民主界人士。

   另有一份题为《北大新五条》的大字报,提出“保障基本人权,释放政治犯,反对党权至上,三权分立制衡,制定民主宪法”等政治主张。

   北大200多名教师联名贴出《教师紧急呼吁》,提出:“鉴于目前形势,我们紧急呼吁坚持十三大提出的协商对话”原则,与学生对话。

   中国政法大学贴出署名“部分党员教授、副教授”的《给党中央的信》,“要避免压服,需要民主协商对话。”

   北高联呼吁每个学生寄出十封信给全国同胞。另决定派出二百至三百学生代表前往全国十五大城市演讲、联络,包括天津、济南、沈阳、长沙、成都、西安、兰州、石家庄、郑州、广州、太原、上海、南京、武汉。

   清华大学和平请愿会今晨8时发动了一次校内游行,参与的学生约一万人,游行队伍长达两公里,十分有秩序。

   清华学生自治会就罢课提出四项原则:1、坚持合理斗争及和平的请愿;2、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3、坚持罢课不罢学;4、坚持青年学生头脑保持冷静。

   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的负责人纷纷向国家教委反映,希望尽快稳定首都高校的局势,否则外地高校的局势难以控制。

   晚,1979年西单民主墙时期“人权同盟”负责人任畹町在天安门广场演讲,他说:“共产党统治的四十年,民不聊生,盗贼四起,物价飞涨,国民经济处在危谷。“四项基本原则如果不能从宪法中消失,那么四项基本原则必将高悬于人民利益之上。”

   任畹町也曾到北京各高校演讲,反响不大,因为学生不了解他,又认为他言论激进。我和陈小平曾目睹他在政法大学学生宿舍前演讲,听众寥寥无几。我和陈小平十分感叹。

   下午,李锡铭、陈希同向文革前曾任北京市副市长的人大委员长万里作汇报。万里建议当晚由李鹏主持召开政治局常委会,对事态进行分析研究。

   由李鹏主持的政治局常委会会议认为,种种事态表明,在极少数人的操纵和策动下,一场有计划、有组织的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政治斗争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决定在中央成立制止动乱小组,同时要求中共北京市委和市政府放手发动群众,争取多数,孤立少数,力争尽快平息动乱,稳定局势。

   出席政治局常委会的有常委李鹏、乔石、胡启立、姚依林,列席的有杨尚昆、万里,中央书记处的芮杏文、阎明复、温家宝,政治局委员田纪云、李锡铭、宋平、丁关根,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

   晚上,李鹏接到邓小平秘书王瑞林打来的电话,说明天上午10时邓小平约他和杨尚昆到他家去谈话。

   每周出版一次的上海《世界经济导报》原定今日出版,16版中有6版用以转载4月19日该报与《新观察》杂志在北京合办的悼念胡耀邦座谈会内容。出席座谈会的25人高度评价了胡耀邦的为人,称他为民主开明人士,深具人道精神。参加座谈会的《科技日报》副总编辑孙长江、《光明日报》记者戴晴和中国社科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严家其更明确表示,胡耀邦下台是被迫的,他是在不公正的对待中去世。

   30万份《世界经济导报》在上周六已印刷完毕,一部分已送往邮局,余者则存放在印刷厂。但当上海市委获悉部分内容后,即立刻通令邮局停止派发该报,并知会印刷厂将尚未外发的报纸封存。下午,上海市委与《世界经济导报》总编辑钦本立会面,明言,报导的话说的对,但时机不好,因为五四运动纪念日快到了,若刊行这些文章,恐怕会激起学生的情绪,增加政府压力,希望将报导中较为敏感的部分删去。《世界经济导报》不同意删改。

   《世界经济导报》驻京办事处当年是北京自由民主人士的集聚地,办事处主任张伟国活动能力强,交际范围广,因为主导这次座谈会等原因,六四事件后被捕。

(2011/04/24 发表)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