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6日星期三

中国官媒首次就艾未未发表社论

中国官方媒体星期三(4月6日)首次就艾未未被拘押发表社论,指他喜欢在法律边缘活动,并抨击西方无视中国司法主权。

《人民日报》麾下的《环球时报》的社论说,艾未未是个“特立独行者”,说他是因涉出境“手续不全”据信被中国警方“带走”的。

文章说,艾未未喜欢我行我素,经常干“别人不敢干”的事,... 他很多时候离中国法律的红线不远。

该报说,在如何对待艾未未这样的人的问题上,中国社会的经验并不多,法律的判例也不多,但只要艾未未不断“往前冲”,他有一天“触线”是很可能的事。

社论还抨击西方在艾未未被拘押的事情上无视中国司法主权,“故意把一个简单的案例放到国家政治甚至国际政治的不相称的位置。”

这是艾未未三天多前被拘押以来官方媒体首次谈及此事件。
由于艾未未喜欢我行我素,经常干“别人不敢干”的事,....,他很多时候离中国法律的红线不远。客观说,在如何对待他这样的人的问题上,中国社会的经验并不多,法律的判例也不多。但只要艾未未不断“往前冲”,他有一天“触线”是很可能的事。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亦在社评发表后在其新浪微博上留言,阐述自己对事件的看法,但他的话立即引起众多网友的围攻。

胡锡进在微博留言上称,“我本人尊重特立独行的人,我觉得中国需要有他这样的艺术家甚至挑战者,西方对中国人权的压力我也认为起到了一定正面作用。”

但他同时表示,“中国法律设定一些限制和红线同样很正常,中国对西方的抵制是必须的。”
胡锡进说,“中国进步是在对立统一中实现的,中国只有顶住并消化压力,回过头来看,压力才会有积极作用。”

网友反驳

BBC中文网记者在新浪微博上发现,很多网友并不同意《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的看法。

一位署名“彭晓芸”的网友质问说,“法律的红线是随时根据需要设定的吗?而不是以宪法为纲吗?”

另一位署名“李嘉赓”的网友说,“中国现在从上到下都在讲要创新,创新就是要特立独行啊,如果因为特立独行就触犯了法律,那谁还敢创新呢?政府讲的创新会不会又流于形式呢?”

另一位署名“曹曹律师”的网友质问胡锡进说,“您所谓法律限制和红线是什么?谁来设定?解释?如何判定?稍具法律常识的人或不会反对未经终审审判的人均非有罪。正所谓无罪推定疑罪从无。我们追求实体正义但须程序正义。”

艾未未失踪

《环球时报》的社评把艾未未称为近年来十分活跃的“行为艺术家”和“前卫艺术家”,称他喜欢出“惊人之语”和“惊人之举”,也喜欢在“法律的边缘”活动。

评论抨击说,西方一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权机构将艾未未“被带走”一事上升为中国人权恶化,用激烈的评论攻击中国,“是对中国基本政治框架的轻率冲撞,也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无视”。

艾未未现年53岁,他于周日在北京机场准备登上前往香港的飞机前被警方带走。

他的妻子和律师表示,他们至今仍不知道艾未未人的下落和处境。

尽管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国际特赦和其他组织呼吁中国政府释放艾未未,但中国外交部和北京警方拒绝对艾未未的失踪发表评论。

来自:BB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