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8日星期一

高速之殇:刘志军弃用国产动车“中华之星”

来源:大纪元


当携带着日本、法国、德国血统的CRH高速列车正在中国的高速铁路上“飞驰”之时,很少人知道真正中 国人自主研发并试制的高速列车--“中华之星”却被封存,面临被拆解的命运。集中了中国铁路系统最强研究力量研发的“中华之星”,在刘志军担任铁道部部长 后被彻底弃用。

自主研发

据《新金融观察》杂志报导,集中了中国铁路技术最好的研究力量而产生的“中华之星”动车,曾经创造出321.5公里的时速记录。刘志军担任铁道部部长后,“中华之星”被以安全名义遭弃用,讽刺的是,日本、法国、德国混血的CRH却安全事故频发。

早在1992年,铁道部科技司根据高速列车的相关重要部件列出一系列研究课题,随后的“中华之星”研发就是把当时各个科研课题的成果集中进行开发。

1997年前后,铁道部成立高速办,即京沪高速铁路办公室,同时成立了京沪铁路技术研究总体组。那时候,“中华之星”是中国铁路的骄傲,能够参加这个项目是一种荣耀。

2000年,反覆验证研讨之后,研制“中华之星”高速列车正式在当时的国家计委立项,成为国家项目。并且提出了产业化的要求。2000年下半年,国家计委以2458号文件正式批准立项,并命名为“中华之星”。

根据规划,“中华之星”项目总投资1.3亿元人民币,其中国家拨款4000万元,铁道部投资4000万元,企业自筹5000万元。技术上,“中国之星”要求时速为270公里,每列是16辆编制,每年生产15列达到产业化规模。

试制与产业化

2001 年8月,“中华之星”通过了技术设计审查,开始进入试制阶段;2002年9月,“中华之星”动车组在位于北京东郊的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环形铁道试验基地, 开始进行列车编组调试;同年11月27日,“中华之星”在秦沈客运专线的冲刺试验达到321.5公里的最高时速,创造了“中国铁路第一速”,中国独立设 计、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高速列车至此诞生,并成为当时媒体报导的热点。时任铁道部部长的傅志寰在现场高兴地跟媒体宣布,中国进入高速铁路时代。

借鉴外国技术

据 铁道部知悉“中华之星”研发情况的专家表示,“中华之星”50万公里运行考核分两个阶段,先跑20万公里左右,然后拆检看看各部件的磨损,当时发现没有大 的问题,仅出现个别螺丝松动之类的问题。那个时候也引进学习国外的技术,但是不照样画葫芦,从机械零部件设计、电子线路设计、参数、图纸都是自己的原创设 计,而不像现在有些设计连图纸都是拿国外现成的。

作为高铁的后来者,“中华之星”选择学习法国高速列车动力模式(动力设备集中在头车)的同 时,提出学习日本思路研制动力分散型机车(除车头外,每节车厢自身也可提供一定动力)技术。《京沪高速铁路告诉列车选型与技术方案》显示,采用动力集中型 技术的德国、法国列车定员人数基本在500人以下,而采取动力分散型技术的日本高速列车定员人数多达1300多人,中国的方案中定员人数基本在1200人 以上。

被质疑

中华之星研制出来后,研制者们担心的并不是其中的技术问题,而是正式投产后当时国内铁路机车企业 的生产条件达不到标准。当时铁道部的知情者说:“当时我们对中华之星在技术上没有太大担心,中国研制一列高速列车还是没有问题的。主要担心的是进入到批量 生产阶段后,国内工厂的工人技术素质、加工设备、管理水平等等无法达到生产高速列车的要求。那个时候中国工厂和工人不比现在,现在比如南车、北车生产和谐 号的企业生产车间与以前相比几乎换了一个新厂,引进国外全套的加工设备,工人还专门出国培训,拿到国外考试的文凭后回来工作,而且还有国外的专家过来指 导,用的是程控设备。”

2002年11月28日,时任铁道部长傅志寰参观检查“中华之星”,当日试跑时B动力车有一个根轴的托架轴承座温度过高而出现报警,那个轴承是进口的,检查发现质量有问题,替换后就好了。

后来,这个事件被说成“‘中华之星’差点要了铁道部长的命”,当作被弃用的藉口。

被弃用

随着2003年3月铁道部主政者的更迭,“中华之星”的命运迅速坠入下行轨道。

2004年,铁道部长刘志军进行高铁招标的时候,要求国内企业必须和国外企业合资办厂才能有资格,意味着完全国产的“中华之星”彻底出局。

据悉,刘志军一上台就在铁道部内部做了一个被某铁道专家戏谑为“赫鲁晓夫式”的秘密报告,报告的口号就是要创造“中国铁路的桑塔纳和奥迪”,但是后来这个报告传达到铁路系统的时候就进行了修改,改成“跨越式发展”的口号。

很 快,德国西门子、法国阿尔斯通、日本川崎重工和加拿大庞巴迪,这4家世界高铁技术的巨头都来参与中国高铁的竞标,中国高铁的CRH时代正式开始,引进技术 生产的高速列车一统中国高铁市场,所有国产高速列车全部出局。2006年8月2日,“中华之星”在运行了80万公里后,被封存到沈阳机务段,彻底从中国高 铁地图中消失。

外媒:灾难源于畸形经济结构 高速或致中国经济脱轨

7月29日,英国《每日电讯报》发表评论文 章《中国经济奇迹或将脱轨》,质疑中国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文章指出,不仅仅高铁,在金融和其它经济领域,中国都是在学会走路之前就开始奔跑。而腐败猖 獗、任人唯亲和治理不善,使得中国经济发展模式更不可持续。文章还指出,作为最穷国家之一的中国向世界上最富的美国购买大量国债,得到回报只是美元的贬 值。由于此前寄望承包英国的高铁建设项目,此文令北京不快,中共驻英领馆为此致函《每日电讯报》称其评论不妥。

《纽约时报》更是直接引用中国博客的文章呼吁:中国,放慢你飞奔的发展脚步,等一等你的人民!

《金 融时报》的分析则认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源于经济结构本身的畸形。在此种经济结构下,增长速度无论快慢,都会出问题。文章指出,中国目前的经济权 力既不在在企业、市场和消费者手中,也不掌握在中央政府手中。而是在地方政府和垄断国企两类经济寡头手中。这种非计划经济、也非纯粹的市场经济可被称为寡 头经济。

而寡头经济比纯粹的中央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都更容易失控。随着地方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的确立,中央控制的计划经济已经在很多 领域失控;随着垄断企业挤压了私营经济的生存空间,市场经济规律的调控作用也无从发挥。寡头自身的逐利行为并不受中央权力的控制。在温州动车事故中,连国 务院也拿铁道部无可奈何。同样的,发改委也拿中石油无可奈何。目前地方政府和垄断企业不遗余力地追求经济增长,造成整体的经济成长慢不下来,正是一个经济 体已经部份失控的表现。

外国死者家属拒绝赔偿要起诉中方

温州动车事故中当场遇难的意大利女子茜茜,其父母拒绝接受中国铁道部91.5万元人民币的赔偿条款,已返回意大利,准备请律师起诉中方。茜茜是陪同温州籍男友约翰.潘回温州探亲遇难的。

[通吃 http://like-chilli.blogspot.com]

延伸阅读:

热点事件汇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