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1年03月22日讯】(大纪元记者吴英编译报导)在过去30年来,中国经济呈两位数成长,但这并非中共当局经济政策执行下的结果,其幕后最大功臣,其实是一批长年在国家体制外运作、生命力强韧的私有企业。
《经
济学人》杂志3月10日发表文章〈让百花齐放〉(Let a million flowers
bloom)。文章指出,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私有企业数量,每年增加30%以上;而且据统计,私有企业对中国工业产出的贡献达
2/3,其利润则约为产业总利润的75%至80%,占非金融服务业总利润的90%。
文章引述香港大学学者刘俏(Qiao
Liu)的研究指出,中共国有企业动能不如私有企业,例如:部分或完全国有企业的平均获利最多不过4%,而未上市的私有企业获利则至少多了10%。此外,
根据中共官方的统计,中国企业总数计有4,300万家,其中93%为私有企业,雇用了全国92%的劳工。
该报导分析,大多数中国企业家都是
来自穷乡僻壤,身无分文,凭着努力、勇气及机会,从工人、个体户、企业主到大亨。他们可以在极端寒冷的天气中,为了省钱而在没有暖气的厂房内,凭着一点光
源,一刻不能闲的忙着手上的工作。他们无法享受国营企业的优势,得不到中共当局的资助,甚且还要担心可能会成为“国进民退”的牺牲者。
文章指出,私有企业向来被中共当局视为是堕落的象征,一直到1988年官方才正式认可私有企业,但到现在为止,法律甚至仍没有明文规定,私有企业有合法存在的权利。
该文指出,中国私有部门成功的原因来自本身的活力,而不是中共当局相关措施的支持,他们通常是游走于管制措施的边缘。文章特别提到,浙江省由于地形的限制,得不到北京的重视,也因此可以在不受北京管制的情况下发展私有经济。
文章说,在浙江省发迹成功的私有企业个案很多,多是从极端贫困的环境,依靠自己的力量,从借钱过活到收集废物、回收再利用、加工生产到销售,最后开办企业。也有的是将浙江省的产品卖到偏远的内地,逐步扩大订单、提升产品品质,最后从事国际贸易。
对
于中国私有企业在发展过程所需要的资金来源,文章说,这多数是个谜,只有少数来自国有银行。虽然中共当局近来大声疾呼要协助私有企业,但国有银行贷款给中
小企业的比例最多只有4%。另外也有某些小型借贷机构出现,例如浙江泰隆商业银行(Tailong Commercial
Bank),提供小额贷款,但多数私有企业是向银行体系以外的非正式(有时是非法)的管道借贷资金,支付高额利息,例如30天期10%、1年期214%的
利息。根据中共官方统计,浙江温州一地89%的人口,及57%的当地企业所需的资金,都是透过银行体系外的管道取得。
文章说,这类非正式融
资管道的力量不容小觑,可以在短时间内达成贷款交易,提供私有企业资金运用的灵活度。然而,虽然未注册的私有企业运作靠的是体制外的资金,也不缴税,但许
多未注册企业仍会向地方政府行贿,而那些因为经营出口贸易、长年在国外奔波的中国人,更需要行贿求存。私有企业越依赖体制外管道融资,就越受制于地方官员
勒索、或中央政策变动的影响;事业有成时,更可能招致妒忌和恶整,被罗织罪名。
文章指出,另外一种合法取得资金的管道是公开发行股票,不过如此一来,私有企业等同于合法化,必须遵守中共当局的法规,付出资本购买土地以及诚实纳税,这是一笔不小的负担。因此,在中国,公开发行股票通常只有一次,而没有第2次,这在西方国家来说,相当罕见。
在中国,国有企业的营利表现不如上市的民营企业,而上市的民营企业的报酬率又不如未上市的民营企业。有个说法是,选择上市的民营企业,通常是开始走下坡的企业,或者更悲观的观察是,一旦中共当局开始管制私有部门时,等同于削弱该部门的生命力。
该文在最后指出,所谓的“国进民退”或许表示中共当局将要采取管制措施及提供基础建设,此举受到西方政府的欢迎,但根据过去的经验,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实验过程,才是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