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18日星期五

胡錦濤摧垮“北京幫”贏得江澤民信任


1996年初,香港雜誌傳出胡錦濤“高處不勝寒”,三次萌生激流勇退之意,向政治局提出辭職請求,這些消息都很難核實。一般到了胡錦濤這種高位,“卒子過河只能拼命向前”,不過可以設想,他這五年處境非常為難。

為難來自三方面。第一,他是被“太上皇”所指定的當今聖上的“王儲”,那麼,太上皇還健在,還對政壇有著不容小覷的影響力,與第三代領導集團又未必契合無間,要想在前兩代領導集團之間兩頭落好,極為傷神。

第二,第三代領導集團的成員眾多,並不是僅僅一位“核心”江澤民而已,“核心”與其他成員之間存在著種種分歧矛盾,親誰疏誰,分寸甚難拿捏得準。

就說他與江澤民和喬石的關係吧。喬石對自己屢有提攜拉拔之恩,但是偏偏自己分工管黨務,黨內腐敗之勢愈演愈烈,大案要案一再發生;作為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的喬石,提出要加強立法,加強監督,來根治腐敗,依胡錦濤之聰明,不可能不體會到其思路之有理;依胡錦濤之聰明,也不會不知道喬石這一主張“一箭雙雕”的另一“雕”是什麼。他作為管黨務者,只能強調“黨要管黨”、“黨管幹部”,進行思想教育……之類。這就不能不落入江澤民的“講政治”的窠臼,而與講“法制”的喬石漸行漸遠。

第三,同輩競爭者甚多,人人都是過五關斬六將才到達今天的地位,各有各的高招絕活,又都各有後台靠山,自己僅憑欽定而佔據高位,他們不服氣是可以料定的,借故發難,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要在他們面前樹立權威,又要與他們融洽感情;要給他們嘗到甜頭,又要與他們保持差距;要開始在他們中挑選和培植信得過的班底,為將來掌權未雨綢繆,又不能讓第三代領導集團抓到把柄,產生疑忌……難矣哉!

身為最高決策圈的成員,自是今非昔比。總的來說,這五年中他的曝光率雖然在常委同仁中還是最低,但官方電視和報刊等媒體關於胡錦濤報導的數量急劇增多,在中央報刊和電視上露臉的次數,一個月就超過當政治局常委之前一年的總和。但是這些報導要麼浮光掠影,要麼八股套話連篇,使胡錦濤反而常常成為一個傳聲筒般的模糊影子。

這幾年他被安排了好幾件露臉之事:

同意陳希同“引咎辭職”、尉健行取而代之,是胡錦濤代表中央到北京市開黨政幹部會宣佈;
十五大籌備班子,政治局指定由胡錦濤掛帥牽頭;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領導班子調整,是由胡錦濤具體負責;
1995年陳雲辭世、1997年鄧小平辭世、同年彭真辭世,代表黨中央出面為這些元老的後事負責張羅的,主要是胡錦濤,尤其是陪同鄧的家屬,將鄧氏骨灰一直送上飛機撒到海洋,也是胡錦濤……
不過這些事,除了摧垮以陳希同“北京幫”,其它都只是表面“功夫”。在他當上十四屆政治局常委的五年,中共黨內外、國內外,算得上多事之秋,其他人好歹都有幾把自己的刷子,江澤民有“講政治”“江八條”等等;朱鎔基有“宏觀調控”;喬石一而再再而三強調“法治”……而胡錦濤擁有什麼主張的首創權,獲得什麼打下個人印記的成果?

摧垮以陳希同為幫主的“北京幫”,是胡錦濤在這第一個政治局常委任期中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也正是這件事,使他決定性地贏得了江澤民的信任。

陳希同垮台,到底是法治的勝利,還是江澤民在政治權力爭奪中的巨大成果?數年來這個問題一直吸引中共研究專家的視線。也難怪他們疑竇叢生:陳希同本來權勢炙手可熱,對江澤民一貫桀驁不遜,“六四”就屬有功之臣,鄧小平1992年南巡和視察北京推動改革,他又大大得分,鄧小平甚至要他“帶話”給中央……陳希同儼然成為江澤民最棘手的政敵;此案既然並不牽涉國家機密,為何調查審理直到最後判決,整個過程自始至終當局一直是黑箱作業,不敢對外界公開?而最重要的一點是:為何剛開始搞倒陳希同時,罪名駭人聽聞,最後判決時卻又大為縮水;而僅為區區幾十萬元的“腐敗”金額,卻又判了他囚禁16年重刑?

可以用“愛恨交織”來形容北京民眾對陳希同的感情。辭職時65歲的陳希同,也屬馬,是一匹從沒離開過北京的“老馬”。23歲時當上北京市委第二書記劉仁的祕書,33歲當上昌平縣委副書記。“文革”期間因與“黑市委”劉仁的關係,受了點衝擊,但 1971年即東山再起,重歸仕途,在昌平當縣委書記、革委會主任。1979年擔任北京副市長後升遷就快了:1982年秋在十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委員,1983年四月,當上了首都市長,在國內國際舞台上叱咤風雲,好不顯赫!

1988年1月他連任北京市市長;4月,升為國務院國務委員。“八九”學潮期間,全國電視觀眾都看到了屏幕上他與學生對話,後來也都知道了他在“八九風波”期間如何上下其手,推波助瀾。李錫銘下台後,他當上了北京市委書記,進入了政治局。

陳希同當市長、當市委書記當了多年,專橫跋扈,除了鄧小平等元老,誰也不放在眼裡。北京市民卻認為在陳希同領導下,北京市政建設“舊貌變新顏”,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也確有較大改善。許多人並不關心高層勾心鬥角,也不過問體制改革、市場經濟方針的辯論,他們只念叨陳希同的許多不辭勞苦深入現場的故事,例如,他怎麼指示綠化美化四元橋立交橋,怎麼改變公主墳立交橋原設計,精心保護這裏四棵樹齡300多年的古松古柏,怎麼要求龍潭湖突出龍,紫竹院突出竹,陶然亭公園突出亭,天壇公園成為“古松陳列館” ……

1995年4月5日,北京市常務副市長王寶森跑到懷柔縣郊區畏罪自殺;次日,陳希同和市長李其炎聯名向中央書記處呈交“引咎辭職報告”。江澤民批示:辭職一事暫不議,先向北京市處以上幹部傳達王寶森自殺事件的情況,上下要堅守崗位。

胡錦濤這下把別的往後推一推,解决陳希同問題完全佔住了他的手。四月中旬,政治局常委研究了北京市的緊急事態後,胡錦濤隨江澤民找陳希同談話,提出將其調職的意見,不料陳希同盤算一番後,以退為進,堅持要“辭職”。他列舉出三條理由:年齡大,不適合再做第一線工作;王寶森自殺雖是個人問題,但我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自己的祕書也捲入王寶森案,對此我有直接責任。

江、胡聽後,仍沒有同意陳辭職,但對他宣佈,今後北京市的工作要向胡錦濤匯報。

整個4月,胡錦濤不得不一頭扎進陳希同、王寶森的案件中,與陳希同的談話就有多次。江澤民後來透露,他和李鵬、胡錦濤“抱著治病救人的態度,同陳談過多次話,但是他一直不講(自己的違法事實)”。陳希同覺得自己一來功大於過,沒有什麼太多把柄;二來數十年慘淡經營,樹大根深,在鄧小平、萬里等各路元老那裏都早打點過,有很深淵源,江澤民奈何不了他,胡錦濤在他眼裏更不屑一顧了。他繼續以退為進,於4月25日再次提出辭職。江澤民早就如鯁在喉,不拔不快,這次是一定要仿效毛澤東摧垮彭真一樣,摧垮他的“獨立王國”。江澤民親自坐鎮,指派胡錦濤率中紀委第一書記尉建行等人在第一線指揮。

4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開了擴大會議,“同意”陳希同辭職,同時根據喬石、李瑞環、劉華清等人提議,由尉健行接替陳希同。 (《他領導中國:胡錦濤新傳》由明鏡出版社出版)

来自:明镜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