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22日星期二

共军“以少胜多”的战役 原来是一场血腥屠城?

去 年在达兰萨拉研究1959”拉萨事件“和”拉萨战役“时,曾对网上到处流传的”1959拉萨一千解放军歼灭七千叛匪“这一说法做了专题研究。 为了”拢顺“思路和资料,我有时会把某个专题研究的结果写成一篇文章。这样的文章通常学术性比较强,包含很多数据,所以一般不会发表,只是在写书时摘要写 进书里。 这几天整理电脑里的旧文,看到这篇未发表过的文章,觉得不妨贴到博客里,也算对”以少胜多说”的一个回答吧。
“以少胜多”的神话要掩盖什么?
1959 年3月,在藏人的圣城拉萨,发生了持续两天的惨烈战斗,史称“拉萨战役”。那场战役的一些关键细节,特别是当时中藏两方的兵力,至今有不同传说。这些传说 基本上围绕着“拉萨驻军以少胜多,平息了西藏上层反动分子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发动的武装叛乱”这一说法展开,几十年来辗转传抄,噎变成了一个标准的 叙述。史实到底是怎样的呢?本文依据这些年来发表的公开资料和内部资料,对此做一些梳理。

“以少胜多说”的来源
关 于双方兵力数字,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是:当时在拉萨的“叛乱武装分子”有7000多人,解放军仅有1000多人。这个说法源于《平息西藏叛乱》一书。这本 由西藏自治区党史资料委员会、西藏军区党史资料征集领导小组联合编写,1995年出版,注明“内部发行,不得引用”的书中,并没有直接提供当时中藏双方的 兵力对比,但是,该书的第一篇文章“平息西藏叛乱综述”中说:“人民解放军仅以1000余人的兵力,毙、伤、俘叛乱武装5300多人,缴获大批武器弹 药”,定下了“以少胜多说”的基调。

至于“7000”这 个数字,则来自于该书披露的一份电报。这份 1959年3月11日下午2时,西藏工委发给中共中央的电报提到:“另外据我们了解,截至10日下午,三大寺的喇嘛已有1400多人进入拉萨市区,原散布 拉萨周围的叛乱分子,在天黑后陆续小股(20至30人一股)向拉萨市区运动。估计加上藏军2500至3000人,现在拉萨的叛乱力量总共有6000至 7000人。”。这就是关于“1000多解放军”和“7000多叛匪”数据的最初来源。

这个“7000”只是当时“估计”的数字,其中还包括“2500至3000藏军”。这段电文中并无“武装”二字,只是说到3月10日下午为止,有这些人进入拉萨市区。

在 2008年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了一部《解放西藏史》。迟浩田为该书所写的序言中说:“《解放西藏史》这部书,从策划到成稿历时6年,参加编委有80多人, 大多是80岁以上的德高望重、身经百战的老同志,其中省军级以上领导60多人”,这本书显然是一部有关西藏的“官方正史”,权威性毋庸置疑。在这部 “正史”中,却成了“三大寺武装喇嘛1400多人进入市区;潜伏郊区的叛乱分子也趁夜暗进入市区集结;大批叛乱武装分子、武装僧人和康区叛乱武装骨干分子进入罗布林卡。” “1400喇嘛”就这样变成了“叛乱武装”。

1993 年出版的《西藏平叛纪实》,有关炮轰药王山一节提到:“八时正,……试射的三发炮弹全部命中药王山顶圆形石头房,这是山上九千名康巴叛匪的指挥所”,根据 这个“纪实”,光是驻药王山的“康巴叛匪”就有九千之多!这个数字大概实在太离谱,于是“正史”一锤定音:拉萨战役是3月20日凌晨开打的,根据“正 史”,开战的前夜,拉萨的“叛乱武装”还是那个估计出来的7000人,没有说其中是否包括“2500至3000”藏军。

2008年12 月,《兵器知识》杂志发表了一篇题为“藏区平叛的五年艰苦岁月”的文章。该文作者徐焰少将是长期研究"西藏平叛"的国防大学教授。文章中写道:“ 3月10日拉萨暴乱发生时, 7000余名康巴等地的叛匪涌进城内,上万喇嘛和市民被发放了枪支并做了战斗编组”;文中还提到“最凶悍的是康巴叛匪,……康巴叛乱受打击后有7000 余名匪徒骨干窜入西藏。”“窜入西藏”和“涌进城内”的,不多不少都是七千余名,再加上“上万喇嘛和市民”,于是乎,“叛乱力量”就从当年西藏工委估计的 “7000多人”(包括在拉萨的全部藏军)变成了将近两万人。水涨船高,该文中解放军的数字也从“1000余人”增加到“不足3000人”。

《文 史精华》2009年第5期有一篇署名文锋的文章“谭冠三将军指挥拉萨平叛始末”,其中提到“我军在拉萨的兵力,只有不满员的13个步兵连,1个轻型装甲 连,1个炮兵团,加上机关人员和文工团,总计只有2000多人。”根据此文,除掉“机关人员和文工团”,拉萨解放军又变回1千多人了。

此 外,西藏工委3月10日给中共中央的电报中,对当时形势的判断是:“从一系列的情况看来,反动分子当前的主要阴谋是设法劫走达赖。”在《解放西藏史》中, 却成了“整个拉萨的叛乱武装与驻拉萨的藏军进入了临战状态。” 徐文则更为专业:上万名喇嘛和市民都“做成了战斗编组”,不过他没说这些“战斗组”是怎么编的。

好在除了“公开资料”之外,尚有“内部资料”,还有不同时期发表的参战人员回忆录。本文将“公开”,“内部”,以及中方参战者的回忆加以比较,或许对了解50年前拉萨究竟发生了什么有所帮助。

59年3月拉萨的藏军兵力
《西藏解放史》中提到:“随着川、青、甘、滇和西藏局部地区武装叛乱的发生和发展,噶厦也暗地扩充藏军。……三年中总计新增藏军约2000人,比和平解放西藏后的1952年藏军实力增加了一倍。” 也就是说,1958年藏军共有约4000人。

拉 萨战役解放军中,有位名叫陈炳的军官,他后来写了一篇题为“藏军史略”的文章,收录于1985年“内部发行”的《西藏文史资料选辑》第四辑。该文披露了 1958年藏军的具体人数: “1952年12月,由于西藏地方政府财政困难,加之藏军中老弱病残者较多等原因, 遣散6000多人,尚存五个代本团约3000人。因为3、5代本团缺员较多, 实际上常住兵营的实力才2000余人。1957年增至3204人,其中军官178人。” 而且“各代本中尚有喊队列口令的‘华达’一人(排职);负责行政管理的‘墨加’二人(排职);负责念经的‘格更’若干人(班级待遇);仲译(文书)一人、 医助二人。”

陈文中还列出详细的表格,说明藏军各代本团的人数和装备:

藏军实力统计:(据一九五八年调查计数)

部别 代本 姓名 人数

一代本团 噶拉·彭措扎喜 645(内有军官32名)
二代本团 扎白·多吉才旦桑颇·登增顿珠 1023(内有军官56名)
三代本团 奴马·敏久多吉 570(内有军官41名)
四代本团 朵噶·索朗多吉 489(内有军官27名)
五代本团 原为查巴军, 后已回家 120(内有军官5名)
六代本团 俊巴·阿旺白姆 375(内有军官20名)

总数 3,204(包括军官)


(资料来源:陈炳: “藏军史略”,《西藏文史资料选辑(四)》,西藏自治区政协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内部发行,1985。85-99页。总数为本文作者加入。 )


也 就是说,扩充之后的藏军总人数为3,204人。这些代本团并非全部驻在拉萨一带。根据陈文,1959年3月10日,在拉萨的藏军计有第一代本团的645 人,第二代本团的1023人,第四代本团的489人,以及第六代本团的375人,连念经的都算上,共2,532人。与陈文中提供当时在的拉萨藏军有 “2600余人”这一数据大致相符——假设这些人一个不缺全在拉萨。

59年3月拉萨的解放军兵力
2008年10,《百年潮》上刊登了一篇文章,题为“亲历1959年西藏平叛”,作者是参加了“拉萨战役”的邮电局干部王起秀。文中说:“解放军当时在拉萨只有2个团12个连,不过1000多人,而盘踞在拉萨市内的叛匪却有10000多人”。
《西藏平叛纪实》的作者吉柚权没有提到解放军的总数,但是提到当时拉萨的解放军有“155团、159团(两个团的建制都不全)、军区警卫营共13个步兵连,一个轻型装甲车连,加炮兵308团”。

根据《解放西藏史》这部“正史”,1959年3月拉萨战役爆发时,解放军在拉萨的部队有:步兵第155团、第159团、军区警卫营、炮兵第308团,汽车第16团,工兵机械营等部队。书中没有说明具体人数,而且“轻型装甲车连”失踪了。
徐 焰少将提供的数据:“解放军在拉萨城内只有第155团、第159团和军区警卫营的十三个步兵连、一个装甲车连和第308炮兵团三个营,兵力不足3000 人,形势非常严峻。”装甲车连虽然归队,但部队总体却急剧萎缩,“工兵机械营”和“汽车第16团”不知去向。也许该文作者认为,汽车团和工兵营都不算作战 部队,所以不能包括在总人数里。可是,当年命令教导营营长封锁老渡口,24年后回想起拉萨战役“依然激动不已”的汽车16团政委黄少勇回忆说:“我们团人 员集中,当时是军区最大的团。除九个运输连队外,还有教导营、修理连,共有十二个连队和一个警卫排;团里每人一支枪,每连配有三挺轻机枪,教导营还有两挺 重机枪,团直接掌握两门迫击炮,火力较强。”(《西藏革命回忆录(四)》,50页)如果徐少将指挥“拉萨战役”的话,在“形势非常严峻”的时刻,难道会把 一支拥有如此装备的部队晾在一边?

邮电局干部弄不清楚驻军人数有情可原,专门研究西藏“平叛”的少将不会不知道准确人数,可是他提供的 却是“不足3000人”这样一个含糊的数字。不过,既然不包括汽车团和工兵营就有“不足3000人”,那么,加上这两支事实上参加了作战的部队,当时在拉 萨的解放军总人数至少应该不少于3千人。 有关59年3月拉萨的解放军人数,这个没有包括工兵营和汽车团的“不足3000人”是目前为止的最高数字。

双方民兵的兵力
当 时的拉萨市区和郊外,有一些携带枪支从康巴和安多地区逃到拉萨的人,其中有些是带着家小一同逃来的。这些人有的属于某个部落,服从本部落头领,有的是 “单干户”。这些人基本上是没有统合起来,服从统一指挥的“游勇”,也就是59年西藏工委电报中所说的那些“小股”。驻在大昭寺、小昭寺、药王山,布达拉 宫,罗布林卡等处的“武装人员”, 除了2600名藏军外,还有这些“游勇”,称他们为“民兵”也未尝不可。据此,拉萨的“叛乱武装”,根据公开和不公开的资料,确知有“2600名藏 军”,“1400名三大寺喇嘛”,其他的数字,诸如那些“小股”,“7000康巴叛匪”,“上万喇嘛和市民”是各个时期的估计,也有可能是根据缴获枪支的 数量来估计的。而解放军缴获的枪支,有很多是刚从仓库里取出来,连防锈的机油都没有擦掉,还来不及放一弹的新枪。

1959年3月的拉 萨,当然不是只有正规的解放军。《解放西藏史》说,拉萨当时“所有机关企事业单位都组建成班、排、连、营的民兵战斗组织,发给武器,构筑工事。”这只是很 笼统的描述。王起秀则提供了更为详细的信息:“根据西藏工委的指示,自治区各机关单位及拉萨市各单位都要组织民兵,将所有的干部职工都组织起来,共同成立 一个民兵团,一般是两三个单位成立一个民兵营,每个单位又分别成立民兵连、民兵排。我所在的拉萨市邮电局自己成立一个民兵连,我任连指导员。当时,拉萨市 邮电局有正式职工99人,不分男女,不分民 族,全部成为民兵。民兵连下设几个排,我们把部队转业的老兵及年轻小伙子专门组成一个基干民兵排。基干民兵排有几挺轻机枪,每人都有1支长枪或冲锋枪,并 有4个手榴弹。”

民兵团不仅有机枪,而且还有炮。3月17日达赖喇嘛出走,就与“运输站民兵、经济警察曾惠山违反军区规定,擅自用60 迫击炮向罗布林卡的叛乱武装还击了两炮”(《解放西藏史》)有关。而且,“成立了民兵组织以后,我们立即加强民兵组织的军事训练,还把女同志组织起来成立 了后勤组,一旦打起仗来,负责烧水做饭、医疗卫生、运送弹药等工作。”
“正史”和“野史”都没有说明,这个民兵团是何时成立的。王文中只是提到 “1958年下半年和1959年初”形势很紧张,于是西藏工委指示各单位组织民兵。也就是说,在3月10日之前,拉萨除了拥有所谓“不足3000人”的正 规军,还有一个拥有机枪、冲锋枪、手榴弹和60迫击炮,成员中不乏转业军人,并且经过军事训练的民兵团。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作战能力,这个民兵团显然比徐 文中那些3月10号才“发放枪支”的“上万喇嘛和市民”强得多。

双方的武器装备
陈 炳所列的表格中,有58年藏军装备的详细数据,但是没有提到掷弹筒, 1959年3月28日,新华社关于西藏叛乱事件的公报中说:“据初步统计,截至23日止,……缴获了各种枪八千余支,轻重机枪八十一挺,八一迫击炮二十七 门,山炮六门,子弹一千万发。” 也没有提到掷弹筒。《中共西藏党史大事记》,《西藏革命史》,《平息西藏叛乱》等书中,都没有提到解放军战利品的具体数字,徐文中也没有提起。

根据陈炳提供的数据,1958年,藏军各代本的武器总数包括:3800支步枪,298支冲锋枪,142挺轻机枪,13挺重机枪,44门火炮。

1993年出版的《西藏平叛纪实》中记录了“缴获火炮39门,掷弹筒49具、轻重机枪183挺、长短枪10212支。”
《解 放西藏史》:“缴获山炮6门、81迫击炮33门、掷弹筒49具、轻重机枪183挺、长短枪10212支,炮弹2万余发,子弹1000余万发。”49年之 后,突然多出来两万余发炮弹。虽然新华社的数字是“初步统计”,3月23之后战利品完全有可能增加,但是照理说,既然噎缴获了33门炮,多少也该有些炮弹 同时被缴获,但公报中却只字未提。要到2008年“正史”出版时,才统计出49年前缴获炮弹的数量多达2万余发。

当时拉萨解放军的武器装 备,似乎至今仍属“军事机密”,《解放西藏史》中非但没有说明,还把一些参战者回忆录中透露的信息隐去了。根据徐文,当时第308 炮兵团是一个“由汽车牵引的炮团,装备苏式122毫米榴弹炮、76毫米加农炮和120毫米迫击炮”。攻打布达拉宫时,还集中了“两个步兵团的57毫米无坐 力炮”。

除了装甲车之外,解放军还有喷火器。在小昭寺之战中,“叛乱分子……企图顽抗到底,我军即以爆破、喷火器、手榴弹、冲锋枪等短 兵火器,对敌展开猛烈攻击”。(《西藏革命回忆录(四)》,23页)。在《解放西藏史》里,这场战斗的描述简化成“叛乱分子……依托房舍顽固抵抗,该营以 短兵火器与叛乱分子逐房逐室争夺”,喷火器、爆破什么的统统隐而不见。

3月20日10时,谭冠三下令正规军开打,接下来的战况,徐焰少 将如此描述:“随后的一小时内,千余发炮弹呼啸着落到山上,所有碉堡战壕几乎都未及开火即被摧毁。” 一小时就往一座小山上倾泻了“千余发炮弹”,平均每分钟近17发,接下来又朝罗布林卡轰炸了两个钟头,次日还往布达拉宫的两侧,前方以及窗子里发射了数量 不明的炮弹。拥有这样的实力,面对一群既无组织,又无战争概念,刚发放枪支,未经训练的对手,明明知道自己攥着牛刀去杀鸡,为什么仍然会说“形势非常严 峻”?

综上所述, 1959年3月的“拉萨战役”,无非是经过充分备战的解放军以压倒性的强大火力对付处于劣势的藏军,以及一群散兵游勇和喇嘛市民。解放军历来不打无准备之 仗,讲究集中优势兵力,在稳操胜券的情况下才发动攻击。以平民为主,缺少重武器的藏人被迅速击溃,此战并无悬念,称之为“战役”未免有点夸张。战后公布的 双方人数、武器装备、作战方式等细节,基本上是根据当下现实政治的需要,而非历史的真实来叙述。因此,59年那个估计出来的数字,多年来成了任人打扮的小 姑娘,于是就这样演变成了解放军“以少胜多”的神话。几十年来这一神话必须维护,因为它要掩盖这样一个事实:中央政府用强大正规军镇压不具备对抗实力的拉 萨僧俗市民,血洗圣城。

这也是“西藏”何以成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是一张著名的照片,但是,去年我采访的一位藏人亲历者告诉我,这张照片是在“拉萨战役”结束后,西藏工委把关在监狱里的僧人带出去,让他们重新穿上袈裟摆拍的,他本人也被押解去参与摆拍。

本文网址:http://www.aboluowang.com/life/data/2011/0322/article_46688.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