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5日星期一

点评中国:药家鑫案舆论风潮折射民意

4月22日,药家鑫被一审判处死刑,中国千万双眼睛关注的药家鑫杀人案悬念告一段落。

一起大学生开车撞人后故意杀人案引起的热议,是如何转化为舆论风潮,此种舆论风潮底下究竟涌动着怎样的民意熔浆,网民们大量参与药家鑫案的讨论究竟要表达什么样的诉求,这无疑是观察中国社会走向的风向标之一。

被剥夺感与不安全感


网民们对药家鑫杀人暴行的声讨,对无良教授为药家鑫变相洗罪开脱的谴责,近日来怒潮汹涌;无论是所谓民粹主义的左派、毛派,还是大多数持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立场的青年网民、知识分子,在对待药家鑫该不该判死上面,几乎惊人一致,甚至在论坛、博客、微博上流行一句“药家鑫不死,法律必死,两者中得死一个”之论。而在网民们看到药家鑫被判死刑后绝大多数欢呼,观察者们决不能简单地把这一现象归入暴民的嗜血欲望,而应该看到:人们首先是表达一种愤怒和不满。

愤怒来自许多人的被剥夺感与不安全感。当腐败丑闻不断曝光,食品安全遥遥无期,当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当官二代富二代们飞扬跋扈之时,中下层民众的不满和愤怒可想而知。这些年来,能在网络上迅即形成舆论风暴的莫过于官二代对民众的刺激了——杭州“七十码杀人事件”、保定李刚门事件、不断曝光的各地为官二代安排位置、官二代火箭式上升的丑闻,无不引起人们对“王侯将相,必定有种”的当代血缘世袭的不满。

无论是权力蛋糕的切割还是利益大餐的分配,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当药家鑫的红色雪佛兰撞死底层打工妇女还要补上八刀之时,当官控喉舌传媒在一边倒为李启铭、药家鑫方面提供话语平台而不顾新闻的客观公正,不为受害者提供说话的空间与渠道的时候,这些不再被单一意识形态操控与洗脑的网民们内心的良知与正义感被激发,他们要为受害者也是为自己的权利而呼吁。

人民渴望平等和去特权化

药家鑫案的舆论怒潮,展示了自外于世界文明系统千百年的古老中国的变革动力。觉醒了的网民,内心涌动的正是要求“平等、自由和人权”的欲望。

“人人平等”虽然煌煌写于法律之上,但你随便观察一个中国人,骨子里的不平等意识根深蒂固,社会上的一些举措与人人平等也背道而驰;比如户籍制度下的城乡二元结构,使中国农民沦为贱民,像印度的种姓制下的吠舍与首陀罗;地域歧视、财富歧视、出身歧视……无不撕裂着人的尊严。

药家鑫杀人之后,随即出现的网络上药家鑫的 “师妹呼吁”,出现的庭审现场坐了几百大学生,法院向旁听人员发放调查问卷,征求量刑意见,更加刺激网民们的对平等的诉求,因为人们对受害者方面的诉求能否被公正对待表示疑问。

药家鑫的背景也激发网民的讨论,其父亲的身份在传统媒体上讳莫如深,网络上却昭然若揭。这场审判在网络上就被演绎为:强势阶层子弟践踏弱势阶层人命,被送上法庭后,是否会被枉法逃脱惩罚?

人权的梦想星辉闪烁

药家鑫案激发的争鸣,如同邓玉娇案、唐福珍自焚事件、李刚门事件、宜黄拆迁自焚事件、钱云会案的网络舆论一样,展示了新一代中国公民利用网络技术手段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热情,展示了人们对社会正义、司法公正独立和自由人权的追求。

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代的《人权宣言》第一条即强调人生来应该有的自由平等的权利;今年是中国辛亥革命100周年,回首100年来,中国人在人权方面取得了哪些进展,或有哪些艰难曲折、哪些严峻现实,辛亥先贤所追求的共和平等之梦实现了多少,值得所有中国人反省和检讨。

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曾在《旧制度与大革命》中谈到法国革命前夕雪片般飞向国王的陈情书,认为陈情书是研究当时法国人精神状态“最珍贵的文献”。

若干年后的人们,研究当下中国人的精神状态,“最珍贵的文献”就是网络上对药家鑫案、李刚门事件、钱云会案等的连篇累牍的评论。

在这个外表繁荣盛世波澜不惊的古老国度,人民的内心早已波涛汹涌,要么是不平等的邪恶在现实生活中一遍遍“凌迟”不幸的中下层人民;要么是这邪恶的不平等被中下层人民一遍遍地“精神凌迟”,直至一阵飓风把“不平等的邪恶”吹进没落的坟场。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