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纪元2011年05月24日讯】对于中国经济的各种争论给出判断,须以实际数据做支撑。5月23日英国《金融时报》相关文章表示,从财务方面看,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前景不容乐观,已经显露的问题犹如地雷,如不除,中国经济将进入危机状态。
一 、资产负债表:隐藏大量“隐形债务”
这篇题为“中国经济的三本帐”的文章首先谈到,一再出现的主权债务危机,是一个国家资产负债表失衡的表现。一个国家资产负债表严重失衡,就会陷入显性或隐性破产泥潭。欧债危机国是显性危机,而中国的地方债务则反映出隐性负债的严重程度。
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超15万亿
这
些“隐形”的债务大约有多少?从今年3月1日起,国家审计署对31个省(区、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查。据测算,若仅仅将中央代地方发
行的4,000亿元地方政府债券、7.66万亿元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信贷,以及中央政府2010年的债务限额这三大项加总,2010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
务总额就超过了15万亿元,占2010年8.3万亿元全国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183%。即便考虑政府基金收入等,中央和地方政府整体债务率也将超过
100%。按审计署摸底审计地方债确定的标准,已达到“债务风险较高”的程度,远远超过了负债警戒线。
相比各级地方政府的高负债,2010
年全年的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仅为4.1万亿元,加上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和转移支付收入3.2万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总量只有7.3万亿元,处于入不敷出的情
况。地方资金当期偿还债务的压力很大,赤字不断增加。这些隐形负债继续变身,或者通过地方投融资平台借新还旧,或者通过变卖资产兑现,而所有这些无不让地
方政府深套其中,成为地主或者企业主,败坏市场经济环境。
二、损益表:非主营业务收入占“大头”
把中国比做一家大公司,打开损益表,近年来每年营收都在增加,2010年,中国甚至“击败”日本,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央财政收入也保持较高增长。
但情况真的如此乐观吗?仔细分辨其营收构成就会发现,中国这家公司营收存在结构失衡问题。
具
体表现在主营业务和非主营业务增长不匹配,主营业务(税与非税收入)增加,但非主营业务(土地出让金)增长得更快。其大部份收入并非来自主营业务收入涵盖
的三大产业中,而是非主营业务收入——土地出让金。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2.9万亿元,占地方财政收入的65.9%。
地方财政严重依赖土地出让金
文章说,地方财政严重依赖非主营收入土地出让金,这已经让营收变得畸形而且不可持续,或者靠继续推高房地产泡沫直至崩溃,或者调整结构,营收在短期内急剧下跌。
文章形容,这相当于一家靠旅游为主业的上市公司,其主营收入不是旅游,而是靠卖景区的木材支撑,这家公司的财务陷入恶性循环。如果把中国作为一家公司考量,其财务状况不容乐观,财务失衡严重,非主营业务存在泡沫风险,不是适合投资的公司。
附加值高的业务不多
损益表中存在的问题还有附加值高的业务不多。比如中国的传统制造业,有很多业务是平进平出的,从会计学来说,其仅仅只能覆盖变动成本,不能覆盖固定成本。这个在经济学上来说是有意义的,但是对国家收益来说意义不大。
激进危机的确认方式
最
令人不可理解的是部份收入的确认方式。比如土地出让金收入,按照会计准则的收入确认原则,属于本会计期的收入才应该予以确认,如果土地是30年使用权出
入,每年应当确认的收入就是土地出入收入的1/30,70年土地使用权的则只能每年确认1/70。但现在的地方政府却是一次性确认所有土地收入,违反了收
入确认的稳健原则。
这是最激进而危机的确认方式,把未来的收入全部当期确认掉,这意味着,如果未来没有足够的土地可供出售,或者土地价格下挫,将出现没有收入的断粮困境。任何一个审慎的财政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都不会认可如此激进的收入确认。
支出结构不合理
收入确认过于激进,支出结构同样不合理。支出大规模投入到了基础设施等回报较低的项目中去,导致资金链紧崩。应该承认,中国要实现跳跃式发展,在基础建设领域需要补课,但补课不等于无视回报,不等于允许低效投资。
投资回报率过低
投资回报率过低,从财务角度看,面临资金链断裂风险。合理的做法是将高回报与低回报的项目相互匹配建设。另一方面,把有限的资金使用在最需要的地方,以提高社会整体效率,通过企业税收实现回报。
高
铁是一个典型例子,中国铁路企业负债约为1.8万亿元。目前,债务融资基本是铁道部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今年以来铁道部共发债700亿元,200亿短期融资
券,300亿超短期融资券,200亿元中期票据。由于收入无法覆盖建设成本,随着债务的继续累积,利息成本高企,债务失控风险同时潜存。
管理成本的重要支出
“中
国”这家公司还有另一项重要支出就是管理成本,即政府支出。文章仅能根据两会期间公开的“中央公共财政支出预算表”一窥其容貌。这份报表大体上可以看到
“中国”这家公司整个的支出状况,但不能像上市公司一样将几级以外的科目都能详细公开。没有公共财政,就没有细算收支。
其中出国(境)费、车辆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称为“三公”经费。当然成本显然不止三公消费那么简单。从成本费用角度看,中国的运营成本被大大低估,如自身资源价格被低估,比如极低的工人工资,被污染的环境,不完善的卫生、社保、医疗、教育体系,这些成本其实应该更大。
三、现金流量表:靠筹资累积的现金流
除了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外,现金流量表同样重要。
55%上市公司现金流量负数
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方面分析,“中国”这家公司的现金流量主要是依赖中国众多企业的表现,有源源不断的税收。但根据马贤明对中国上市公司的统计,大概有55%的上市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是负数。
实体经济有较大运作障碍
从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来分析,中国的企业投资力度大,追求规模效益,可是实际产出回收的现金流却不及时,说明实体经济出现了较大的运作障碍。缺乏自主品牌、缺乏对创新的实质性鼓励,缺乏健康的市场秩序,都是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
三大筹资通道存在很大风险
“中国”这家公司筹资活动能产生大量的现金流:一是银行借贷,二是境外投资者从各种渠道源源不断涌入中国,三是对国内外的债务融资与股权融资。但三大筹资通道存在很大风险,任何一个预期落空都将是致命的。
在
储蓄方面,由于负利率已经让存款流出银行体系,出现了存款荒,另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人口总数达到13.7亿,预计到2040年前后,老年人口将达
到4亿人的峰值,占届时总人口的31%左右,届时存款使用将到达高峰;在外汇方面,境外资本在国内产生利润留存并没有被结算出去,一旦结算,目前3万亿的
外汇储备也就所剩无几。特别是一旦人民币升值预期终结,境外资本撤离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现金流问题。
从采购经理人指数等各种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增速已开始回落,保持增长质量是中国经济的追求。财务分析数据显示,中国经济存在结构不合理、低估发展成本、低估债务等一系列错谬。
文章最后表示,中国经济是否存在硬着陆风险,答案是有较大的可能性。
责任编辑:穆清
[通吃 http://like-chilli.blogspot.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