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17日星期日

改革突破“利益雷区”,关键在于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

中国官方媒体发表评论表示,今天中共改革要突破“利益雷区”,关键在于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

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7月14号发表评论文章,题目是“政怠宦成--改革须壮士断腕 突破利益雷区”。文章认为,如果说改革之初要突破的是思想“禁区”,那么今天的改革,要突破的则是利益“雷区”。是能否革除那些久改不革的积弊,推动那些久推不转的工作,关键在于敢不敢触动既得利益,能不能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主动性。最大的危险是意识不到危险。

文章认为,中国仍在穿越历史的三峡,要将世界上最多的人口在未来不到40年时间里带进现代化。巨大的社会转型隘口,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世所罕见”、面临的挑 战和风险“前所未有”。如何克服倦怠情绪保持旺盛斗志,以坚强的决心和勇气在深化改革中不断闯关夺隘,历史的责任就这样现实地摆到我们面前。

贵阳的时事分析人士曾宁认为,文章中提到既得利益雷区,实际上应该是官商勾结的问题,但作者却遮遮掩掩,不敢明说,因为还有思想言论禁区.

“ 中共的上上下下,包括政府它已经形成了一个利益团队和利益集团。现在中共这个政治集团,它执政的动力,在相当程度上可以说是为了谋取某种现实的即得的利益。如果缺乏某种现实的、即得的利益,或者用通俗的话说,就是一种物质的好处,我们就很难设想,中共这个政治集团执政的动机、执政动力、执政的目的何在?”

《人民日报》的文章还以一些国家改革的例子,如中等收入的“拉美陷阱”,以权力支撑财富的“西班牙幻影”,创新乏力的“日韩困境”等为例说,在中国,当改革从 “摸石头”进入“深水区”,各种新的危险随之而来。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在现代化关键期,如果不能顺利转型乘势而上,就可能不进则退,失去发展的机遇, 陷入长期的停滞。就此,曾宁认为,这篇文章空话连篇,含糊其词.

“当初中共这个政治集团还有一些乌托邦的理想主义的色彩,比如说是为实现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等等。但问题是经过毛泽东时代,经过文化大革命以后,所谓的为了乌托邦时代的共产主义的理想和目标,实际上已经不存在了。到了邓小平时代,中共信奉的是实用主义,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先把经济发展起来,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这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最后变成了让有权势的人先富裕起来。”

《人民日报》的文章说,反观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有的躺在功劳簿上当“太平官”,患得患失不敢改革;有的面对风险难题当“葫芦官”,畏首畏尾不愿改革。民谚为之画像:“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群众讥之为“庸官”,讽之为“昏官”,既责其尸位素餐,更忧其贻误发展。

美国纽约的中国学者谢选骏认为,《人民日报》这篇文章夸夸其谈什么要突破“雷区”,实际上没有任何新意.

“它试图给人家一个新意。所以可能是蓄意欺骗。他们现在知道自己的情况很危急了,但是又不能改革,怎么办呢?就给人一种试图改革的印象。其实从1980年代以来,邓小平集团就一直这么做的。一直在说要政治改革,给人们希望。然后,到了关键时刻实际上是搞不改革,是要搞镇压的。”

文章中的“政怠宦成”这个词语来源于民国时期的学者黄炎培在中共建政前和毛泽东的一次谈话。1945年,黄炎培到访延安,发出周期率的警思:“大凡初时聚精会神,……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放下了。”毛泽东回应道:“我们已经找到跳出周期率的新路,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谢选骏说,面对中国目前官商勾结,社会贫富分化等各种尖锐矛盾,文章提出,要再度运用毛泽东思想队官员进行教育,而不是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因为最后开出的药方是毛泽东给开出的药方,这不是很滑稽嘛。因为现在中共所有的问题,都是毛泽东给遗留下来的。就是集权政治、党天下,也都是老问题了,都是毛泽东遗留下来的。并不是邓小平发明创造的。现在又抬出毛泽东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它是一个蓄意的欺骗。”

接受采访的两位人士表示,中共如果真的要深化改革,真的要突破党政官员阶层这个“既得利益雷区”,首先必须切实进行政治改革。

以上是自由亚洲电台记者高山采访报道。

[通吃 http://like-chilli.blogspot.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