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錦濤在政治局常委第一屆任期內,出國訪問多由外國共產黨、工人黨邀請和接待;擔任國家副主席後,出訪任務急劇增加,而且是由對方政府正式邀請和接待了。
第一次重要出訪,是2001年10月訪問俄國、英國、法國、德國和西班牙。
這次歐洲之行,同這些國家的總統、總理和商界領袖握手,表面看起來是非常普通的外交事務,但這次出訪的是胡錦濤,訪問就有了很多附加的含義。用《紐約時報》駐北京記者康銳的話說:胡錦濤的“每句話都會受到嚴密關注,不僅是華盛頓和其它外國首都關注,也受到中國國內關注”。
康銳說:令人驚奇的是,中國的王儲從來沒有訪問過俄羅斯和西歐,更不用說美國。事實上,誰都回憶不起來胡錦濤曾經單獨會見過美國高級官員。借用唐詩,胡錦濤在西方眼中猶如“楊家有女初長成,養在深閨人未識”。這次,是他的“走出去”之旅。
從莫斯科到倫敦、巴黎、柏林和馬德里,都視胡錦濤即將成為未來中國“第一號”,給予最高等級國賓禮遇。在倫敦,胡錦濤和夫人前往白金漢宮和英國女王伊利莎白二世會面20分鐘;在巴黎,希拉克總統接見胡錦濤。
香港鳳凰衛視記者閭丘露薇後來在《鳳凰周刊》上發表《直面國家副主席胡錦濤》,記述了在歐洲跟蹤採訪的幾個細節。文章介紹:胡錦濤10月29日出訪英國倫敦,這是他歐洲之行的第二站,代表團下榻Dorchest酒店。這時是“9?11”事件過後一個來月,而胡錦濤是中國在“9?11”之後第一位出訪西方國家的高層領導人,英國當局神經繃緊到了極點。車隊抵達酒店之前,警方將所有記者攔到了距離酒店大門口十米外的地方,並且用鐵欄杆攔起一個採訪區。
閭丘露薇寫道,胡錦濤活動日程非常緊湊,這天在酒店進進出出八次。“我們堅持每次在他的車隊出現的時候,站在採訪區內,大聲地喊他。已經是當地時間晚上9 點,雖然非常的疲勞,但是我們還繼續在酒店門口等,媒體只剩下我們一家了。我和另一位同事站在寒風中,覺得快凍僵了。10點半,車隊回來了,攝影師照例開亮了機頭燈,而我則舉起了挑竿話筒。當胡錦濤的車在酒店門口停下,和他同一輛車的外交部副部長李肇星先下了車,然後胡錦濤下了車,他扶了扶眼睛,然後徑直向我和攝影師走來。這讓我喜出望外,我馬上拿起有鳳凰台標的手持話筒,這樣只要我們之間的距離在四米以內,我還是能夠收到他的聲音:‘我看你們很辛苦,白天晚上都在這裏,你們的敬業精神感動了我,我來看看你們。’我剛剛拿起話筒,胡錦濤已經來到我們面前,和我握手。現在,我們之間的距離不到半米。機不可失,我馬上向他提問。問到當天中午和英國首相布萊爾的會面,胡錦濤表示,雙方討論了反恐怖問題以及阿富汗的最新局勢,雙方都認為恐怖主義是國際公害,國際社會應該加強合作,共同打擊恐怖主義。‘當然在打擊的時候也要有明確的目標,避免傷害無辜。’”
有西方分析家認為胡錦濤這次訪問能夠使歐洲的國家首腦對於他有更多的了解,對於他的這次訪問抱有期望。閭丘露薇問他如何看待西方國家的這種期望?胡錦濤很策略也很圓滑地表示:“這不光是對我的期望,主要是對我們國家的期望。中國這些年發展得比較快,綜合國力有所增強,在國際上的影響也比過去大,因此我們更應該把我們國家建設好。”他沒有忘記鳳凰衛視算是“香港的電視台”,特別點出:“我想這是全國人民,包括香港同胞的共同責任。”
胡錦濤的細心正是體現在許多這類細節上。曾陪同胡錦濤出訪的外交部部長助理劉古昌後來曾經很驚佩地談起一件小事:在那次出訪結束回到北京,胡錦濤接見所有隨團工作人員,向他們一一致謝,“連廚子的名字都準確地叫出來”!
胡錦濤出訪,在大政方針上沒有多少發揮空間,於是可以將精力放在全方位地瞭解對方,以及如何向洋人展現自己的形象上——當然,他一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看著自己的,除了面前的西方國家首腦、媒體,身後還有第三代領導集體尤其是其核心。
他參觀英倫銀行庫房,看到那些具有歷史價值的錢幣,不斷地向陪同人員請教。有時更取下眼鏡,一邊聽介紹,一邊仔細端詳實物;在出產葡萄酒而聞名的法國波爾多,從參觀酒窖到品嘗紅酒,胡錦濤表現出莫大興趣,連如何分辨顏色、嗅味道等細節都聽得非常入神;他參觀法國巴黎圖書館,題詞“知識的殿堂,力量的源泉”。
在中英商會舉辦的晚宴上,胡錦濤拋開了事先準備好的講稿,主動表示要回答在座者的提問,令來自英國著名大公司的300多名嘉賓又驚又喜。胡錦濤保證,中國將會積極尋找新的方式,來讓外國投資者在中國設立合資或者是獨資企業。不過他在講話當中多次強調,自己並不是一個專家。
《南華早報》記者貝克說: “那些試圖在歐洲之行中了解胡錦濤的人僅僅知道他記憶力超人,幾乎不用看筆記就能準確堅持黨的路線。”劉古昌也說,胡錦濤會見對方領導人時,能夠“一字不漏地背出”外交部前一天晚上給他準備的談話稿備忘錄。
在訪問蘇格蘭的愛丁堡時,胡錦濤接見使館人員以及留學生代表作了演講,他談到了中國在2001年的幾件大喜事:申奧成功,在上海成功舉辦亞太經合組織會議,中國即將加入世貿以及中國足球隊取得出線權。在被問到在西方國家訪問遇到示威場面,特別是西藏獨立分子的時候,曾擔任過西藏自治區黨委書記的胡錦濤的回答倒是絕無僅有地帶上了一點個性:“我十分著急,因為他們對於西藏太不了解了,我很想走過去告訴這些人真相,但是英國的保安不讓我這樣做。”
百密一疏,胡錦濤戒慎戒懼,還是有時會留下一些被人鑽的空子。
香港《大公報》特約記者高潔報導說:在巴黎中國大使館歡迎胡錦濤的人群中,出現了中國早期民運人士林希翎。這位1957年北京學生領袖,今天短袖花裙紅外套,“準備在華人華僑合照中,留下鮮艷的回憶”。
高潔報導說:林希翎是出名的“大炮”。許多關於兩岸和平統一的座談會中,她常常提出尖銳意見,有關方面這次邀請她來,事前自然也有打招呼:“林女士,請你不要提問題了,我們就是大家一起照相。”
但是她早就寫了一封短信,並把信夾在1985年出版的《林希翎自選集》中,書的扉頁寫上“幾步歷史的腳印”,包好了,偷偷帶在身上。領導人照完相後,多半被引到另外一個房間去,林希翎擔心沒有機會跟胡錦濤交談,“我等他一出來,立刻上前對他說:‘胡副主席您好!我是林希翎,我送你一本書。’”
沒有人料到她有此動作,大使館人員吃了一驚。林希翎描述道:“胡副主席一聽他所熟悉的這個名字,非常熱情地跟我握手。”
林希翎說:“我還活著!”
“哎呀,你怎麼這樣說。你會活得更好!”胡錦濤回答。他接過了林希翎送的書。
事後林希翎接受《大公報》採訪時說:“我看到他沒有任何講稿,很自然、很流利地演說。對中國經濟建設的現狀,拿得出很精確的數字,比方外匯存底已超過了2000億美元。”“胡又年輕、很有智慧、有文化修養。總體來講,質素比較高。這對中國未來的改革、人民的幸福,都是一件好事!”
能被中國駐巴黎大使館邀請作為“愛國華僑華人代表”去與胡錦濤合影,說明林希翎的身份今非昔比,但是她畢竟是敏感人士,胡錦濤所說“你會活得更好”在他來講不過是順口對於林希翎“我還活著”的回應,卻可以被人作多種解釋——“黨和國家領導人”怎麼能說話這麼不慎重呢!後來果然傳出中南海內有人頗有微詞,中國駐法大使館有關工作人員一定後悔:他們竟給胡副主席造成了麻煩。(《他領導中國:胡錦濤新傳》由明鏡出版社出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