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区教育局近日拟在中小学推广“德育与国民教育”,引发不少争议。不少舆论担心,这会令学生只看到中国发展中的光明面,而无助于批判精神与独立思维的形成。
香港特区教育局德育及国民教育专责委员会本周四(5月5日)就此前广受争议的"德育与国民教育课程",开始征求各中小学的意见。据该委员会主席李焯芬教授介绍,推广这项课程,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观及态度,确立个人与家庭、社会、国家及世界各范畴的社会认同。"
咨询文件中建议,该课程应在小学一年级到中学六年级间推广,课程不需设考试,每周设一至两课时。文件中还指出,各学校可以自行调节课程内容,在当代国情及历史国情课题中,教师可以就六四事件及其他政治敏感事件自由选材。
而文件出台后,香港有不少舆论担心,在政治议题上,这门课程会变成"爱国洗脑课程",课程内容并非会由学校自由选材;而目前的征求意见,不过是走个形式过个场。香港城市大学的政治学教授郑宇硕说:
"我们目前大部分的学校,都要依赖香港政府提供的经费。所以一般是不会对政府的政策说不的。"
郑宇硕教授还担心,现在当局许诺在敏感话题上可自由取材,只是争取各学校支持的一个手段。而一旦课程开始推广,教师在敏感话题上有多大的自由度,还是一个未知数。
公民教育应注重培养独立批判精神
不过,郑教授也指出,推动公民教育,大家总体上是认同的:
"本来,推动公民教育是大家都赞许的。而且在香港社会,重要的是希望中小学生能够多关心时事,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在这个基础上,也期望他们养成独立批判的精神,这才是最重要的。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担心国民教育会只强调中国发展的好的一方面,中国发展中不好的、应该批评的地方却不谈。"
郑宇硕指出,民间不少知识分子都担心,这类"爱国主义教育"会妨害青年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我们目前担心,这所谓的'国民教育',事实上就是一种爱国教育,也是强调培养年轻一代对中国政府的认同,对中国发展的赞礼,而不是培养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而真正推动有意义的公民教育,很多时候还有赖于有关老师的良心。 "
报道:文山
责编:李鱼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