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新股上市似乎陷入了破发魔咒,破发潮一波又一波。然后,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获益者依然有之。纵观新股询价、定价、申购等环节,谁是幕后真正的获益者?在新股频频破发的今天,这条利益链条能否继续运转带来收益呢?
庞大成破发冠军 保荐券商把烂水果包装成水果盘
24只新股登陆,16只上市首日便宣告破发,单月首日破发率高达67%刚刚过去的4月,无疑是发行制度改革以来新股表现最惨淡的月份。而上周沪市新股庞大集团(601258,股吧)更以首日高达23.16%的跌幅,成为破发“冠军”。
接二连三的破发套牢了众多打新者,大批机构投资者也是损失惨重。或许有些人还天真地以为,“破发是市场化的结果”,但我们显然并不能把新股破发和
成熟市场的标志划上等号。如果仔细审视一下目前A股IPO的整根链条,不难发现眼下的新股破发只是一个表象,背后隐藏的发行机制上的深层次问题需要引起警
惕:无论是投行对公司的包装甚至造假,还是询价机构不负责地高报价,又或者退市制度缺失带来的风险……当上市公司、保荐券商、询价机构等各个利益群体一再
纠结,是时候去深入挖掘一下,究竟谁该为这些破发的新股埋单?
对于大多数和新股扯上关系的人来说,4月的味道实在有点苦涩:三分之二的新股上市首日就宣告跌破发行价。不过,也有一群人却并未所动,照旧结账数钱,捞一票走人。
在利益丰厚的IPO产业链上,保荐券商究竟扮演了什么角色?伴随着最近新股的连连破发,针对IPO保荐过度包装、造假丑闻频出的质疑也不绝于
耳。不少业内人士指出,新股发行机制的一大“病灶”就是造假成本太低,“拟上市公司和保荐券商利益高度一致,如果他们造假,对二级市场伤害非常大。”
“有一个投行菜鸟问,什么是投行?”前辈拿了一些烂水果问他:“你打算怎么把这些水果卖出去?”菜鸟想了半天说:“我按照市场价打折处理掉。”这
位前辈摇头,拿起一把水果刀,把烂水果去皮切块,弄个漂亮的水果拼盘:“这样,按照几十倍的价格卖掉”。这条在微博流传甚广的段子恰好可以说明,在IPO
上,保荐券商对于包装是何等专业的“孜孜不倦”。
坐拥IPO的丰厚利益,保荐券商往往忘记了还有“责任与诚信”这一说,“承而不保”的现象相当普遍。平安证券的明星保荐人林辉就因为胜景山河的造
假成为“反面典型”,其保荐的5个IPO项目中,有两个3年卖“壳”,一个涉嫌造假,平安证券也因此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切断利益链条
想根治这个“粉饰”的弊病,就要进一步改革目前的新股发行机制,加强惩处力度,切断拟上市公司与券商之间的利益链条。
事实上,券商给拟上市公司涂脂抹粉,不仅是看中了承销或者保荐费,还往往有更密切的关联,就是券商直投或者保荐人个人投资。尽管在一些投行人
士看来,由于有入股,保荐机构就会对所保荐的企业更加负责,只要隔离机制设计到位,会避免利益冲突现象。但拟上市公司和保荐券商的利益高度一致,对于从事
“保荐+直投”模式的券商来说,和所保荐上市公司更是完全捆绑在一起,如此一来,他们很容易互相勾结,联手制造新股发行的泡沫,从中浑水摸鱼。
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陈东征认为,保荐机构或保荐代表人如果直接或间接持有发行人的股权,询价对象如果与承销商和发行人之间存在密切的业务联系和其他关系,这一定会影响到新股定价的公平性,应在制度上加以避免。
目前承销商在企业IPO承销过程中收取高达5%-10%的承销费用。分析人士认为,发行价定得越高,不仅上市公司能够取得更多的募集资金,同时承销商也能获得更多的承销收入,这也是A股市场新股定价长期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
深圳一位券商投行人士透露:“新股定价参考每类询价机构报价的中位数和平均数,最重要的是参考基金公司的,然后跟发行人进行沟通。”基金公司如何亏也不是他家的钱,
基金公司与发行人相互勾结就成为必然。“新股价格到底是如何定出来的,我们也不知道,”上述投行人士表示:“定价没有具体标准,机构询价只是做个
参考,价格和投资者报价偏离不是太离谱就行了。”“每家投行的定价方法不同,就算同家投行不同项目的定价方法也不一样,最终发行价都要和发行人协商。”
综合上述:我们看到中国股市就是在这种乱像中“大跃进”式的圈钱发行新股,2010年至今中国证监会,公募基金,保荐商,虚假包装“烂苹果”私人
上市公司相互勾结,利益输出贿赂证监会高官等手段成为中国社会有一个壮观的公开抢劫场所,其中的奥秘路人皆知。中共政府你难道不知道吗?还是装傻充愣?难
道还要多少烂苹果丢给中国亿万投资者?难道你们不怕遭到天谴?停发新股整顿股市健全证卷市场法规严厉惩办贪官污吏是现政府应尽责任和义务。亿万中国投资者
忍耐是有限的!中国贪官污吏难道你要和亿万中国投资者相抗衡吗?在此警告贪官污吏们好自为之吧!
[博讯来稿] (博讯 boxun.com)
[通吃 http://like-chilli.blogspot.com]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