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10日星期二

小作坊用化粪池水熬地沟油 原料残渣有卫生巾(组图)

新闻摘要:何勇来塘厦打的第一份工是帮老板熬炼地沟油。他说:“(地沟油黑作坊)从下水道、化粪池里捞出泔水渣,把里面的油水压出来,然后把它们熬成 地沟油。熬好的油凑到一定数量,老板就会派车把它们送去深圳的一些批发市场,东莞的批发市场也有送,听说都是用来吃的……”

收集来的原料被放在大笼子里,压出油水。
收集来的原料被放在大笼子里,压出油水。
熬好的油经过过滤(图中红圈所示),流到地下的桶里,然后被装入旁边的蓝色大桶,运往批发市场。

熬好的油经过过滤(图中红圈所示),流到地下的桶里,然后被装入旁边的蓝色大桶,运往批发市场。

图:躺在病床上的贵州籍男子何勇
图:躺在病床上的贵州籍男子何勇

39岁的贵州籍男子何勇1个月前来到东莞打工

其打工地是位于塘厦的一个地沟油黑作坊

上班仅5天的他捞油时不慎跌入油锅被烫成重伤

仍在医院的他揭黑幕:化粪池、下水道里捞潲水熬成地沟油

昨天下午,接到记者举报后,塘厦镇多部门联合行动,将两个地沟油黑作坊捣毁

前天晚上,躺在塘厦镇人民医院的病房里,39岁的何勇几乎全身都被纱布包着,唯一裸露在外的手臂和脸上是一块块被烫伤的皮肤,看上去令人不寒而栗。

一个月前的4月8日上午,何勇掉进了长2米、宽1米、高1.5米的油锅,油锅里正在熬炼着的是地沟油。等他奋力爬出油锅时,浑身已被严重烫伤,几乎没有一处完好的皮肤了。那一天距何勇从贵州老家来东莞塘厦打工,才刚5天。

何勇来塘厦打的第一份工是帮老板熬炼地沟油。他说:“(地沟油黑作坊)从下水道、化粪池里捞出泔水渣,把里面的油水压出来,然后把它们熬成地沟油。熬好的油凑到一定数量,老板就会派车把它们送去深圳的一些批发市场,东莞的批发市场也有送,听说都是用来吃的……”

昨天下午,接到记者举报后,塘厦镇多部门联合行动,将两个地沟油黑作坊捣毁。联合行动的工作人员表示,其中一个黑作坊去年7月就曾被查出过70桶地沟油。

事件经过

踩在油锅边沿捞油

外来工跌入油锅被烫成重伤

前晚9时许,全身裹着纱布的何勇一动不动地躺在病床上,双眼紧闭。

门开了,何勇的妻子走进来,拎着一个保温饭桶。何勇睁开眼睛,痛得龇牙咧嘴地伸出手,抓住病床上的扶手,把脸凑近饭碗,费力地喝汤。

吃完饭,何勇重新躺下,妻子张彩霞掀开何勇身上薄薄的被单,才发现丈夫又一次小便失禁了,赶紧给他换尿布。

何勇的身体也因此完全暴露在记者眼里除去被纱布紧紧包裹的上半身和双腿,他的双臂、后脑勺已脱了一层皮,结了痂。露出的脚趾已几乎完全变黑,左耳郭因烫伤已部分缺失。

自己拼力爬出油锅

“到今天刚好1个月。”张彩霞说,何勇是4月8日上午9时许在塘厦镇蛟乙塘村恒星小学附近的一个地沟油黑作坊干活儿时掉到油锅里的。“他说,当时他踩在油锅边沿上捞油,一不小心就滑了进去。”

张彩霞说,这些年她一直在深圳打工,丈夫在贵州遵义的老家务工,今年3月底他才被弟弟介绍来塘厦打工。他被介绍到这个地沟油黑作坊“搅油锅”才刚5天,就一头栽到了油锅里。

张彩霞的表哥祝建从老家赶来帮忙处理此事,他说何勇“真是捡了一条命”。因为那个黑作坊一般是头一天晚上把油熬好了放在那里冷却,第二天才会把油装起来运走,何勇掉进去的时候不是油温最高的时候。

何勇断断续续地告诉记者,熬油的锅大约长2米、宽1米、深1.5米,他掉下去后就本能地站了起来,油没到他的嘴那里。他拼力抓住锅边,终于爬出了油锅。

医生建议尽快植皮

医生给张彩霞的建议是,保证何勇的进食营养,尽快做植皮手术,否则他是否能重新站起来就是个未知数,甚至可能丧失劳动能力。

“我天天都给那个黑作坊的老板打电话要医疗费,每次他们就像挤牙膏一样给一点,现在老板干脆连电话也不接了。”张彩霞说,进入5月,老板就再也没有来过。

家属索要后期医疗费未果

1个月来,何勇的医疗费用已达10万元。何勇的主治医生告诉记者,这只是前期的保命治疗,后续治疗还需进行多次手术,费用至少还要10万~20万元。“我们现在最担心的就是老板跑了,要是他撒手不管了,我们怎么办啊?”张彩霞说。

祝建说,前两天,老板委托一名律师过来“谈判”,提出再一次性赔给我们近16万元,然后“此事就到此为止”。“你说说,人伤成这样,再花16万元就够了吗?人就能跟以前一样了吗?”祝建说。

祝建说他们也专门去请教过律师,律师说像何勇这样的情况,后期的治疗费用至少要10万~20万元,而且按照他的伤情,他以后肯定没有什么劳动能力了。祝建说:“我们认为合理的赔偿至少是80万元,这不是我们狮子大开口,是可以算出来的。”

祝建说:“自从我们提出这个要求,我就发现老板在遣散工人,我怕他是要"跑路"了。”

何勇爆料

“制油原料”有的来自深圳

记者在暗访中及跟随执法人员查处中看到,那些用来熬制地沟油的原料实在令人作呕:不仅散发着恶臭,残渣里还混着石子、塑料袋和卫生纸、卫生巾。

何勇告诉记者,这些熬制地沟油的原料有的来自深圳,有的则是在塘厦当地收集的。“有的是从下水道捞出来的,有的是收集的餐馆的潲水,还有的是跟一些公司合作,他们从化粪池抽上来的,然后就卖给了我们。”何勇说。

除此之外,一些死猪之类的被丢弃的东西,也会被老板捡来,放在一起压出油水。

祝建告诉记者,他到东莞之后曾跟踪过运送地沟油的车。“要是你看到那样的场景,估计你都不敢再出去外面吃饭了!”

去向

地沟油被运往深圳东莞批发市场

这些地沟油是用来做什么的?何勇告诉记者:“就是用来吃的。”

何勇说,他曾听工友介绍,熬好的地沟油被装进1米多高的油桶后,凑到一定的数量,老板就会派车将其一起运走。“据说是送去深圳的一些批发市场,东莞的批发市场也会送。”

何勇说,听说因为价格便宜,深圳、东莞的一些大小餐馆会去批发市场采购这种地沟油。

祝建称,据他调查,何勇工作的黑作坊老板以前曾在深圳做这个,后来深圳查得严了,他才又跑来东莞。“他做这个好多年了,这种人,良心是让狗吃了!”

祝建说:“这个老板既然能做这么久,那他肯定有很好的销路,否则他也没办法坚持这么久。”记者汪万里、周睿鸣

红衣花生、黑米、黑豆、黑芝麻……泡水褪色严重让人心慌慌!

有色食品坠入怪圈 无人担保放心吃

记者在三家商店买到黑米,在常温状态下放置透明的塑料杯中但不搅拌,加入清水后观察黑米的反应

依次是:东川新街市黑米 百佳超级市场黑米 淘金路某肉菜市场黑米

一小时后……


红衣花生、黑米、黑豆、黑芝麻……泡水褪色严重让人心慌慌!

有色食品坠入怪圈 无人担保放心吃

文/羊城晚报记者 钟传芳 何裕华 吕楠芳 孙朝方 实习生 王之慧 黄晓怡 图/羊城晚报记者 陈文笔

红衣花生、黑米、黑芝麻……泡水褪色严重,是不是有问题?

连日来,就在频发的食品安全问题席卷市民餐桌之时,一桩桩关于有色食品褪色的投诉,再度绷紧不少广州市民的神经。让人更忧心的是,市民若投诉、辨别或检测这些有色食品的真伪,困难重重,甚至食品专家们也无计可施。

5月5日,羊城晚报报道了广州市民对红衣花生泡水后褪色严重的质疑(详见5月5日a19版),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不少读者带着相同的疑惑,纷纷来电,褪色食品涉及红衣花生、黑米、黑豆、黑芝麻等。究竟是否染色,连食品专家亦不敢断言。

调查中,记者发现一件怪事在媒体关注红衣花生、黑米等有色食品褪色异常之后,许多超市、肉菜市场突然不再销售这些有色食品。原本热销的有色食品,为何停售?是脱销?是躲避?还是别有隐情?

一个尴尬的事实是,市民并不信任肉眼观察,即使怀疑有问题,往往也不知如何求解?找谁求助?即便找到工商、质检、消委会等部门、机构,也难以解决其所遭 遇的粮食是否染色的问题。而市民自费检测的渠道也成本昂贵,并不通畅,甚至困难重重。事情至此似乎走入一个“死胡同”。

一些政府部门怕负责任,不肯测试,推说市民先去举报;而受理举报的部门又推说要先有检测结果,最终结果就是互相推诿。

面对种种褪色食品问题,食品专家多数只能提供传统的肉眼辨别之道,而理应有赖政府相关部门的食品科学检测机制,却未能发挥作用。

在诚信缺失、监管不力、检测困境重重的现状下,天天听到的,不是这类食品就是那类食品出问题,如何消解这个“妖魔化”的阴影?

褪色多少算正常?检测机构无指引!

有读者报料称近日在东川新街市买了半斤剥壳红衣花生,将其浸泡数小时后,竟褪色成与普通花生无异。记者将据称“褪色”的红衣花生,与在市内四处地方随机 买来的剥壳红衣花生做泡水试验,发现均有严重褪色现象,四种红衣花生在凉水浸泡五六分钟后,均开始褪色,随着浸泡时间延长,褪色也越来越严重,水色较浑 浊。部分红衣花生在浸泡1个多小时后完全褪色,露出与普通花生无异的粉白色。

报道出街后,许多读者纷纷来电,表示“我家的花生也褪色严重”!越秀区居民朱姨长期买红衣花生作为药用,购买地点一般在越秀区榨粉街粮油食品店或豪贤路肉菜市场。“在家煮熟,水会变成红色,花生变成白色。”朱姨直言很担忧。

面对让人心慌慌的红衣花生褪色问题,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部主任王月表示自己也深有体会,“我家同样发现类似情况,即使找了相关鉴别资料,但褪色程度多少为正常,我们没有办法衡量,而检测机构也没有发出明确指引”。

孕妇一天两顿黑米担忧吞下染色之物

这些天,家住海珠区的钟姨一直在担忧,因为她的女儿已怀孕8个多月,“40多天前,女儿作产检时,验出血糖较高,医生建议她多吃粗粮,少吃米饭和面包”。钟姨说,从那以后,她先后在广百、王府井等商场和一些肉菜市场购买黑米给女儿做饭。

看了羊城晚报关于红衣花生褪色的报道,钟姨疑窦丛生。“一直以来买的黑米都褪色,把洗米碗都染黑了,我以为是正常现象”,钟姨说,所买黑米质地较硬,一 般要浸泡一两个小时才能煮食,那时水质已经完全变黑,“为了营养不流失,还将黑水就着黑米一起煮”。钟姨表示,女儿的预产期在6月中旬,“她一天要吃两顿 黑米,我还不敢将此事告诉女儿”。

遭质疑食品多下架超市员工直言“不让卖”

连日来,记者走访市内多家肉菜市场和超市,发现红衣花生、黑米等有色食品在超市不同程度“缺席”。

5月6日晚,记者在工业大道南的百佳超市发现,红衣花生和黑米已无出售。一名女售货员直言,媒体连日关注黑米褪色,超市已经将其下架,而红衣花生则在前一天售罄。7日早上,新港西路百佳超市的女售货员也同样表示,黑米、红衣花生已经“不让卖”,但不肯进一步透露详情。

7日下午,记者在正佳广场的百佳超市看到,散装的红衣花生10.9元一斤,产于辽宁,生产日期为今年3月25日。无独有偶,一名女售货员同样“语出惊人”,称因黑米质量有问题,已在近日下架。当晚,记者在中山五路的百佳超市看到,出售的黑米是某品牌的熟黑米。

对此,一些在该超市买过黑米的读者向羊城晚报记者表达忧虑,“黑米为何偏偏在此时集体下架,是真的售罄,还是此地无银?”

记者在同一天走访了广州市内其他5家超市与5家肉菜市场,发现要同时买到红衣花生和黑米很难。

褪色食品检测走入“死胡同”?

市民不相信表浅的肉眼判断,认为“不靠谱”,希望权威检测机构出马。记者却在寻求检测的路上遭遇“尴尬”。

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投诉部主任王月在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表示,市民遭遇食品安全问题,可向12315热线投诉。但消委会只有协商权、曝光权以及协助行政 部门的权力。无独立行政权、调查权。若是食品过期腐烂、质量不佳,市民凭借票据可请消委会代为与商家协商解决。但是关于食品真伪、有无违规添加色素,市民 只能向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监督局、工商局的食品处等部门举报,而食品监管部门如何介入调查,是否对每个举报都会抽样检测,并无定论。

公共卫生专家、广州市政协食品安全调研组成员何磅礴向记者表示,检测食品中的色素添加剂是一项较为敏感的项目,食品监管部门未必愿意为每个市民检测。

政府检测之路难行,民间自行检测又如何?公共卫生专家、广州市政协委员刘岩告诉记者,市内如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等高校都设有自费检测项目,但价格高昂,他并不推荐市民自费检测。“检测出来又如何?最终还得找政府部门。”

何磅礴分析,目前食品中可能添加的色素有两类,分别是人工合成色素和天然色素。天然色素从天然食品中提炼,有胡萝卜素、辣椒红素等,但造价昂贵,受光照 影响,颜色较易脱落。而人工合成色素中又包含可食用的食品色素和禁止使用的工业色素。因此,缺乏相关学术背景的市民要自费检测,也往往无从下手,不知到底 要定向检测哪种色素。而且,检测机构往往只能检测常见食用色素种类、剂量有无超标,而对其他一些违法使用的色素也可能“束手无策”。

显然,面对褪色食品问题,食品专家多数只能提供传统的肉眼辨别之道,而理应有赖政府相关部门的食品科学检测机制,却未能发挥作用。

专家支招

黑米的泡米水是紫红色

红衣花生褪色存在诸多顾虑,黑米则应如何鉴别?据食品专家介绍,黑米表皮的紫黑色素对人的心脏、心血管起保护作用,因此颇受青睐。

他还透露,其实凭借肉眼也可大概辨别真伪。据称,真黑米表皮层带有光泽,闻起来有正常的清香;假黑米无光泽,闻起来有异味。真黑米胚乳为白色,刮掉表皮 可见;假黑米染色后黑色渗入米心,表皮下为黑色。真黑米的泡米水为紫红色,稀释后仍为紫红色或偏近红色;假黑米的泡米水则为墨黑色。

对于最近频发的对黑米褪色的质疑,网络上也是一片“闹腾”。在某网站的微博上,不少网友都分享了鉴别的要诀:一搓,用手搓一搓米,看手上有没有染料,如果 有黑色染料,就是有问题;二看,正宗黑米米粒颜色有深有浅,而染色黑米颜色一致;三闻,正宗黑米用温水泡后有天然米香,染色米有异味。

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安全?

羊城晚报、广州电视台共同举办的“城市民生论坛”上,广州公共卫生专家热议食品卫生安全

面对瘦肉精火腿肠、硫黄生姜、甲醛毛血旺……一连串的“食品”变“毒品”,何以如此猖狂?

自2010年6月1日起,《食品安全法》、《刑法修正案(八)》相继施行,国家卫生部门规限食品添加剂的通知、公告也越来越明晰,为何时至今日,曝光食品安全问题、协助处理“黑心”商家的主力仍是传媒?

5月5日,羊城晚报社、广州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城市民生论坛”上,就目前食品安全面临的严峻局面与现存的种种问题,广州市的公共卫生专家和相关职能部门人员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讨论。

食品添加剂被“妖魔化”?

添加矿物油的工业大米、添加多种激素的大豆芽、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加了盐酸克伦特罗的瘦肉火腿、加了多样氨基酸的牛肉膏……近期,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 食品安全事件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这些原本陌生的化学名词因为与人们熟知的食品联系在一起而变得家喻户晓。食品添加剂已经逐渐成为牟利、违法、伤害的代 名词。

然而,食品添加剂是否食品安全事件的罪魁祸首?

广州市政协常委、知名律师司马春秋认为,不应该把食品添加 剂“妖魔化”,而要正视当今社会食品生产的转变。“以前,我们吃的东西都是农副产品,也即从农牧业生产出来的,但现在很多食品已是通过工业生产流程出来 的。食品添加剂已是现代食品的组成部分,正是这种工业化生产的必然结果。”

稍早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曾为食品添加剂正名,“这些导致毒祸的添加物并非是食品添加剂,人们把违法添加物与食品添加剂的概念混淆了,食品添加剂成了食品安全问题的替罪羊。”他认为,没有食品添加剂就没有食品安全。

司马春秋表示,要正视食品添加剂,就要让消费者转变观念。“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我们的概念要作出调整。有预测表明,本世纪末,世界人口将突破100 亿,按照目前地球的农业生产量是不可能满足剧增的人口的,食品必然要从原来的"纯天然"农业生产转化为工业生产,社会和民众都要适应这个改变。”

什么造成食品安全问题?

公共卫生专家潘捷云直言不讳,食品安全问题是社会缺乏诚信体系所造成的必然结果。“企业制售伪劣产品有很大的利润空间,而食品生产单位为了追逐更多利 润,不惜添加不安全的物质或超量加入添加剂,以迎合消费者的喜好。同时,企业的违法成本太低,目前对违反食品安全法的企业只是罚款,非到问题食品对消费者 造成身体损害,才追加其它惩罚,而且我国法律还规定对同一行为只能罚款一次。”潘捷云认为,高利润低罚款,是众多商家铤而走险的主要原因。“从业者遵守法 律意识低下是很大的问题。”广州市公共卫生专家、食安调研组成员何磅礴表示,一些资质不过关的企业和生产工人,即使制造出问题食品,自己都不知道。他举例 说,前几年,有企业用甲醇替代乙醇生产假酒,有生产工人还对自己的违法行为懵然不知,认为“甲”比“乙”要高一等级,由甲醇兑出来的酒,品质更高。

此外,有专家认为,人们认知的变化也是食品安全问题喷井式出现的主推因素。广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江晓芬举例,以前大家觉得喝可乐没有问题, 但随着视野拓宽、知识面增广,知道可乐成分或会导致钙质流失、骨质疏松等等问题。何磅礴也赞同,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一知半解,“一竹竿打死一船人”的做 法,也有夸大食品安全问题之嫌。

法律健全奈何执行不到位

其实,问题企业也不 是“无王管”,国家规管食品安全的法律条例已较为完善。“食品安全法律在国家层面还是比较健全的,奈何执行不到位”,广州市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江 晓芬表示,国家法律不能“落地”,是食品安全问题在各城市“有法难依”的重要原因,“直辖市、省、市都还没有相应的"办法"、条规与国家法律呼应,而且, 由谁去执法、监管还处于模糊、混乱的状态,更莫论进行常态性执法了。”

一方面是“不知该谁管”,一方面是“政府极力掩护”。何磅礴认为,地方政府不作为,怕曝光问题企业,很大原因是害怕损害政府税收利益。“GDP是评价政府业绩的重要指标,若某大企业出了食品安全事故,甚至因此倒闭,政府就失去了一个大税源,影响地方GDP评级。”

媒体曝光食品安全能走多远?

近期,媒体屡屡曝光食品安全事件。司马春秋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上,政府职能部门也处理了不少事件,只是媒体公布更吸引眼球罢了。

此外,职能部门还面临人手严重不足的问题。广州市消委会投诉部主任王月称,现时,广州市的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约有10万家,而工商、质检等相关职能部门连 行政人员在内,总共1千多人。每个执法者走100家企业都走不完,而且,因为侧重点不同,每个部门还可能要重复检查同一企业。

江晓芬 表示,广州市消委会自2010年至今,接到食品食物方面的投诉、申诉、举报、咨询等共9700多宗,2010年为消费者挽回将近上亿元的经济损失。然而, 还是很多市民抱怨,消委会电话“打不通”、“无人接”,“12315每天开通20-30条线,但整个市消委会一共才10个人”。而且,由于检测部门没有对 市民开放,检测费用高等取证困难的原因,也让消费者不得不从正常的维权途径转向媒体报料。

王月表示,仅依靠媒体曝光、电话投诉,然后 处罚问题企业,这不是一条能一直走下去的正路。“应该重在管理,除了政府部门要做好监管外,诚信体系的建设很重要。商家经营食品生产企业,首先应按国家标 准操作,不符合标准就是违法。违法成本也不仅是一点点处罚金,而是在银行联网中留案底,以后该商家的贷款都会受到制约。而且,取消牌照后,企业法人再次申 请同类牌照也将受到限制。”王月认为,有了完善的诚信体系,无良商家要考虑的就不单纯是“政府部门制约”了,而是考虑到以后在行业中能否立足的问题,这样 商家才能珍惜“仅此一次”的机会。

《食品安全健康》科普展何故遭冷遇?

不妨到广东科学馆学学如何吃得放心

羊城晚报讯记者刘玮宁报道:针对近日热议的食品安全问题,广东科学馆展出《食品安全健康》科普知识挂图,为市民支招,翔实介绍各种食品的优劣识别方法。 记者在展厅发现,虽然内容非常贴近生活,但是参观者却少之又少。市民不妨闲暇时到此参观,学习更多的日常食品安全知识。

如何去除菜中农药?

展览中介绍,清除蔬菜的残余农药,市民不妨选取以下几个方法:首先是水洗法。先用清水将蔬菜洗3-5遍,之后在淡盐水中泡一遍;其次是碱洗法。清洗蔬菜 时,可以在水中放一小汤匙碱粉,搅拌后放入蔬菜浸泡5-6分钟,倒掉水,用清水漂洗。专家介绍,假若家里没有碱粉,也可以用小苏打代替,但是要浸泡15分 钟左右;第三是洗洁精洗涤法。将洗洁精同水配成1:300的溶液,先清洗一遍蔬菜,再用清水冲洗1-2遍,这一方法可以有效除去蔬菜的病菌虫卵及残余农 药。

此外,有皮的蔬菜(如马铃薯、茄子等)不妨去掉皮食用。有的蔬菜也可冲洗后可用开水氽一下,加速农药溶解,再进行烹调。

如何辨别假牛奶?

展览还教市民挑选如何货真价实的安全蛋。据介绍,选购鸡蛋,要看鸡蛋表面是否有涂粉状,如果表面发亮,有裂纹等则不新鲜。新鲜的鸡蛋用手摸起来会感觉涩,手感也会较沉,把3-4颗鸡蛋放在手里轻碰并且摇动,如果有啪啪声便是次品蛋。

对于掺了水或豆浆的“假”牛奶,专家建议,可以通过将牛奶煮沸后观察。具体方法是:将煮沸的牛奶盛半碗,轻轻地摇,如果碗边上粘的白沫很快流下,说明掺水多;假若掺了豆浆等,则可以看到牛奶底部有沉淀。来源广州日报)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